文/赵鼎新 光比 前两讲说的是主光和辅助光,接下来我们引入光比这个概念。 光比这个概念是指照明光线照射在被摄对象上,形成的明亮部分和暗部之间的比值。光比的大小直接影响画面的影调层次,反差,形成不同的色调形式,产生不同的造型效果。 光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同一反光率表面的主光和副光之比,2.相邻部位不同反光率的物体的照度值之比,3.被摄人物范围内最高亮部和最低亮部的最大光比。 摄影:赵鼎新 控制光比 所谓光比,我们刚刚很正经的说了它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指主光和辅助光之间亮度的比值,它是决定画面影调和氛围的重要因素,影响着人像画面的影调反差,细节层次和色彩效果。辅助光的强弱变化可以直接改变拍摄主体的光比大小,进而对画面的影调和明暗变化产生影响。因此,选用辅助光对画面的效果成败有着决定性意义,要谨慎运用。 对于辅助光的数量而言,他并不是单一的,可以向主光一样,有一个光源,也可以有多个光源,只是当辅助光的光源增加到两个及以上时,要注意控制光源间的主次关系,避免阴影区内的副光污染,产生杂乱投影。 其次就是辅助光的强弱,进而控制主光和辅助光的光比,辅助光越强烈,与主光的光比就越小,此时,人物的亮部和暗部的反差就会越平缓,影调反差就变小,比较容易表现出被摄体亮部与暗部的丰富细节层次和色彩变化。但是如果辅助光强烈到接近主光的时候,这种光比就会接近消失,此时,画面会因为缺少反差,在影调上就表现为过于平淡,缺少立体感。辅助光越微弱,与主光的光比就会越大·,此时明暗对比就越强烈。在光比的控制中内,辅助光的强弱定位要依据摄影师对画面的要求和创作意图来确定,因此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一般情况下,在黑白人像里,只要掌握好光比,就能创作出合适的影调层次和画面气氛。 这里,我们用一张我去年外景拍摄的照片《单色阳光》来分析 在这张图里,我是在一条笔直的,能拍出浅景深的小路上拍摄的,去年四月份的天气,下午五点左右,照在右侧头发上的光就是太阳光,自然光,也是主光,因为是傍晚了太阳快落山,光线比较集中地打在了头发上,很明亮有光泽,周身就像是浸泡在阳光里一般美好,但是因为些许逆光的缘故,面部亮度不太够,而我们是希望拍摄一张面部清晰的照片,所以我们打开了反光板,就是那种淘宝五合一反光板,很便宜,很实用。 我还是想更具体地讲讲反光板的作用,罗列个一二三拿出来,没办法,我比较强迫症,不说不快。😁 这个反光板,就是用来反光达到照明目的的,它不像闪光灯自己会发光,它是自己不发光但是可以命令别人发光,挺有意思的。 一般反光板会以白色和银色为主,因为有较高的反射率,之前我写的一篇 如何用白色反光板进行v字布光,获得最美的肖像作品 | 赵鼎新,这篇文章中有提到过反射率这个问题,想一下夏天穿什么颜色衣服不太热就好了。 反光板的材质有塑料,纸质的还有金属面的,金属面的反光出来的光线较硬,塑料的和纸质的相对柔和,看你拍什么,综合考虑,如果是肖像我觉得金属面的会更好。反光板反射的光线是会比闪光灯要柔和许多。 在进行逆光拍摄时,可以给被摄对象正面补光,增加亮度,减小光比。同时,在拍rgb色调的照片时,一般要用白色反光板,是因为要充分考虑其色彩对被摄对象本身色彩的影响。 这张也是一样,用了反光板控制光比,由反光板产生的辅助光有效的缩小了人物面部的明暗反差,实现了控光的目的。 接下来用一张图来看一下室内拍摄时光比的控制。 在室内拍摄时辅助光的选择相对多元和方便,可以是灯光,反光板等,也可以是两者混用。 在这张图里,主光相对较硬,是为了表现轻纱的质感,能够更好还原轻纱的轮廓,但也能够营造出明亮柔和的画面基调,使人物看上去娇美,在辅助光的选择上,因为主光用了半径很长的八角柔光箱,光线照射范围很大,所以我选择了一盏400w的造型灯来做小面积的补光。 这样做可以增加光效的柔和过渡效果,使画面的光比控制在较小的程度。 这里有俩控制光比的技巧和大家分享:😁 1.如果不是外景而是室内拍摄,可以调节主光的光照强度,增加或者减少主光的功率。2.改变主光的发光面积或者光线性质,要怎么做呢,就是给你的主灯增加摄影附件,比如要是想光线硬一点就用四叶片加蜂巢,光线软一点就用四角或者八角柔光罩。 本自媒体平台正确使用方式: |
|
来自: 涛bh7hse0pbabw > 《人像大光比攝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