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浅读作者:王陵 2015年有部电视剧叫《武媚娘传奇》,剧中范冰冰等人大尺度的穿着曾引发出一场不小的争议,也引发出人们对唐朝服饰的讨论,那么豪放的大唐女子穿着真的有如电视剧中那么大胆吗? 影视材料 事实上,唐朝的女性穿着确实十分大胆豪放,而且这个时代的女性穿着与中国传统道德观相背而驰,形成唐朝独有的特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非主流”。女子穿男装、穿胡服,服饰“薄、透、露”与后来的宋朝有着不小的差异,今天我们就来浅要分析唐宋服饰文化变化的特点,小窥唐宋文化转变背后的故事。 一、唐代女性服饰大胆奇异唐代女服在中国古代服饰中可谓是独树一帜,其大胆、奇异的风格成为中国古代史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在大唐女性服饰主要有三种:襦裙装、男装与胡服。在封建礼教的观点中,女子这三种服饰与“礼”不合,但是它又客观存在,这也侧面反映了大唐的文化的包容性。 唐朝女性服饰 1、襦裙装大唐的襦裙装颇为大胆,不少潮流款式的特点为薄、透、露,特别是其中一款“袒领衫”的风格已经超越了部分封建朝代能够接受的范围,它的领口非常低,部分胸部裸露在外,《武媚娘传奇》可能会有夸张,但并不是无中生有。 影视材料 唐代李群玉在《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就写道:“胸前瑞雪灯斜照”,欧阳询的《南乡子》描述:“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花”,周濆《逢邻女》诗:“日照邻女笑相逢,慢束罗裙半露胸”,可以看唐朝的女性服饰确实大胆,而且流行程度并不是小众人群。 2、女子穿男装《礼记·内则》规定:“男女不同衣裳”,但如果你查阅史料,你会发现大唐王朝就是一个特例。唐代女性着男装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潮,尤其是唐朝的贵族女子穿着男装出入十分常见,这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礼制完全背道而驰,若换成明清两朝,这就是不守妇道,肯定会受到乡邻的指指点点,活在唾弃之中。 影视材料 《旧唐书·舆服志》记载:“从驾宫人骑马者,...或有着丈夫衣服靴衫”,足以看出宫中女子穿男装进入宫廷已成常态,并不足为奇,而且潮流一般由上而下,由富而贫,这种女子着男装的风格一定也会传到民间,成为寻常人家效仿的方式。 李廓就在《长安少年行十首》里描述到“遨游携艳妓,装束似男儿”,说明在大唐女子着男装并非宫中贵人们的特权,这种风潮已经传播到了民间。 隋唐胡服 3、女子穿胡服陕西乾县曾出土一座唐朝公主墓,墓中出土的石刻与陶俑不乏身着胡服的妇女形象,真实再现了唐代社会的生活场景。从资料上显示唐朝时期,胡服的盛行已经不分男女。
胡服 从《旧唐书》的记载来看,武则天时期之后,胡服的盛行成为贵族到平民司空见惯的事情,汉族生活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影响,而且这个时期并不排斥外族,这点从服饰就可以看出来。《安禄山事迹》中还记载:“天宝初,贵游士庶好衣胡帽,妇人者簪步摇,衣服之制度衿袖窄小”,不得不说,大唐的强盛使得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与大唐百姓和平发展,促使了文化上的融合。 唐代女性穿男装胡服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朱熹曾表示:“唐源流出于夷狄”,意在指出大唐王朝初期母系血统中含有胡族血统,例如高祖之母独孤氏,太宗之母窦氏,高宗之母长孙氏,皆为胡族,并非汉族,再加上李氏建立经营唐朝的过程中,主要重视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并不排斥外族,甚至用政治联姻稳固政权,说明大唐建立之初,胡人与汉族和平发展是主要战略目标。 影视材料 李世民就曾表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如,不必猜忌异耳。若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正是如此广阔的胸怀与恢弘的气概才使得大唐帝国发展的过程中,塞外各族与大唐文化上的融合,从而形成多元化、包容性如此强盛的大唐文化。我想这可能是唐朝不排斥外族而使胡服盛行的原因之一。 到了宋朝,由于程朱理学的发展,慢慢地从大胆奇异转变为简约保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胡服的影响,这点在宋初显得十分明显。 宋代女子服饰 二、宋朝女性服饰的形成宋朝建立之初,大宋对辽、西夏、金等政权的战争中获得了不错的成果,使得本属于胡人的领地归于大宋旗下,其文化习俗也慢慢与之融合,胡服的服饰人格也得到民间的认可。而且大宋王朝作为唐朝的继承者,并无法立刻改变唐朝所遗留下来的服饰风格,胡服在宋朝继续盛行根本不足为奇。 张邦基在《侍儿小名录拾遗》中记载:“爱爱姓杨氏,本钱塘倡家女。年十五,尚垂鬟,性善歌舞。幼学胡琴数曲,遂能缘其声以通其调”,实际上不止胡服,胡曲有慢慢在宋朝民间盛行起来。 宋辽妇女服饰存在相似性 后来,虽然宋朝统治者屡屡对百姓发布禁胡令,服饰效仿四夷者“杖一百”,而告发者赏“钱五十贯”。《宋史》中也记载:“(仁宗)庆历八年,诏禁士庶效契丹服及乘骑鞍辔,妇人衣铜绿免褐之类“。但当时的服饰已经成为社会一种常态,难以发生立竿见影的转变。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程朱理学慢慢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加上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崛起,与宋朝的矛盾越来越深,这种不稳定的因素让统治者越来越担忧胡人对中原人文化上的渗透,于是越发加强文化上的管理,自然也就包括了服侍方面。 古画中宋代妇女形象 宋徽宗政和二年颁布诏令《禁止杂服若毡笠钓塾之类御笔》明令禁止:“敢为契丹者若毡笠、钓墩之类者,以违御笔论。”此外,宣和元年朝廷再次下旨:“先王之法坏,胡乱中华,遂服胡服,习尚久矣,人不知耻,未之有禁,非用夏变夷之道。”朝廷不断下达对胡服的抑制政策下,使得宋朝服侍在一定程度上按照礼制与伦理的要求转向了简约保守的风格。同时宋朝女性服装的色彩图案也逐渐变得质朴素雅。 宋朝的妇女主要分三个阶层,贵妇人、普通妇女,贱妇人,贵妇人主要是宫廷嫔妃、女官、皇室女性亲属、高级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由于朝廷政策的原因,她们的衣冠特点不得不从简、正统,严格遵守礼教,从而带动民间妇女穿衣风格的改变。 宋代出土女性服饰 唐宋两朝不同的政治环境改变了当时女性服饰风格,从豪放艳丽到保守朴素,但不管什么环境下,也难以抵挡住人们对于美的追求,相比唐朝的豪放不羁、热情奔放,宋朝的平淡朴素何尝不是一种返璞归真、归于平淡的美。 现代女性 如今,中华民族再次崛起,男女平等的概念已经普遍存在,经济全球化更使得女性服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女士们在选择穿衣风格的同时,不再只考虑到实用性、舒适性,而是兼顾着个性化发展,国家的强盛使得我们的文化更加有包容性,也让女性在服饰方面得以彰显个性。 参考文献:刘昫《旧唐书》 脱脱《宋史》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姚汝龙《安禄山事迹》 司马光《资治通鉴》 齐东方《隋唐考古》 张琳琳《唐宋服饰文化的变易特征》 |
|
来自: 花小鼠 > 《镂月裁雲_宫廷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