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知青岁月,怀念那里的风土人情

 城北十五里666 2019-06-02

难忘知青岁月,怀念那里的风土人情

作者 | 黄玲 图片 | © 网络

难忘的知青岁月

人们常说生命如歌。在我们人生之歌里,总有一些音符和节拍是那样特别,那样的令人难以忘怀。

夜阑人静时,记忆的闸门有时会不经意叩开,思绪在过去的岁月中游走,生命中难以忘却的片段,便会悄然而至,扑面而来。然而最清晰、最记忆犹新的便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曾经经历过的那段扣人心弦的知青下乡岁月!

其实按当时的国家政策,我是可以免下乡的,上面的几个哥哥、姐姐都曾下过乡,插过队,父母身边可以留一人照顾家,但面对上山下乡的汹涌大潮,我也按耐不住,有一种想到农村广阔天地去的激动,于是我义无反顾地踊跃报名,积极投入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行列。

难忘知青岁月,怀念那里的风土人情

1975年5月20日早上,我们一行4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几名社会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揣远大梦想,告别了生我养我的父母、家人和可爱的故乡,奔赴那如火如荼的农村广阔天地,成为新时代的新型农民。

此时的我们胸佩大红花,肩上背负着被褥行囊,坐上了去伏山公社的大班车上。车子徐徐开动,在山路十八弯的土路上缓缓加速,渐行渐远。我的心却比车轮跑得更快,早已飞向前方那未曾踏足的村寨、原野。

不知不觉间,汽车把我们送进了伏山公社的所在地。那里早已站满了前来迎候我们的公社书记,在家的工作人员,主抓知青工作的同志,各社直单位的负责人,以及枫香树大队的支书,队长,民兵营长等人,见到我们下车,便一齐向我们走来,「热烈欢迎你们到我们山区来!」鼓掌声,欢乐声,洋溢着春天般的气息,温暖着我们。

接着直接把我们送去枫香树茶场。茶场文场长及茶工们,一大早就聚在我们青年点门口,焦急地等待着我们,随后及时帮我们安排了住地食宿。

公社书记风趣地说:「这里就是你们的新家,文场长就是你们的‘衣食父母’ 」。听了书记的话,我很经意的打量着文场长。文场长50开外的年龄,个子不高,性情憨厚且话语不多,但我能感受到他那关心呵护的温柔。

难忘知青岁月,怀念那里的风土人情

来茶场的第二天,我们便在场长带领下与茶场的农工,干起了下乡后的第一次农活。因这方水土,将是我赖以生存的居所,所以我特意留神仔細环顾了茶场的概况。

茶场依山而建,座落在海抜800米以上的山峰之颠。那漫山遍野的茶树一行行排列有序的呈现在我的眼帘,微风轻浮,茶叶摇动,仿佛在和我们亲切地打着招呼。

「茶场」顾名思义,就是出产茶叶的基地。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春茶飘香的季节。

难忘知青岁月,怀念那里的风土人情

我们所从事的茶活事无巨细,但仅在做茶叶方面,就有四道工序:

①就是把刚摘下的新鲜茶叶,拣择掉枯黄的叶片。

②把择干净的叶片放入加了火的大锅中,用自作的小笤帚轻轻翻炒,去掉多余的水分。

③然后把炒好的叶片,放入揉茶机内,进行有规则的定向搅拌、揉搓,形成较干爽且带有褶皱的叶子。

④再把揉好的叶子放入早已准备好的,几口底下烧着炭火的大锅里均匀的滩开,然后再慢慢烘烤,直至干透为止。

经过这一系列有节奏的操作步骤,最后人们钟情喜爱的茶叶饮品终于出台。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序,却让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城市孩子,看的是眼花缭乱,有着既稀奇又新鲜的感觉。

不知不觉中,一天的活儿就顺利完工了。然而在茶场,制做茶叶只是其中的一项既简单且技术含量高的活计。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给茶树松土、锄草、施肥,有利于茶树的健康成长。为防止茶树的水土流失,茶农们还需种上一些黄花菜之类的作物辅助培土。转眼我们已大致熟悉了我们所干农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心中似乎也平静了许多。

其实不然,接下来的困难和问题的出现,却让我们应接不暇。我们除了和茶场员工一起干茶场的农活外,我们还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难忘知青岁月,怀念那里的风土人情

我们青年点是一个单一独立的小家庭,许多家庭繁琐之事需我们自行消化完成。一些重活、累活也接撞而来。

比如我们在驻地半山腰里,开了十几大墒菜地,并种上了各种时令蔬菜,若风调雨顺时皆大欢喜,但如遇到几天不下雨之时,就需要动用劳力(我们),从山下往山上一趟趟挑水、挑肥,再往菜地里一行不漏的依次地浇水、浇肥,并一次必须浇透。

山路凸凹不平,并还有近百米的一段羊肠小道,挑担走起来煞是费劲,整个的活儿干下来,累的我们是满头大汗,腰酸背疼,甚至虚脱,叫苦不迭。

另外我们还和广大农村人一样,喂有散养的鸡鸭,还有圈养的猪狗等牲畜,整天忙的不亦乐乎。

农活稍闲时,我们还要抽出大把的时间,着手去大山里砍柴,供我们烧锅做饭,冬天取暖之用。上山砍柴这活儿,是我们最害怕,且最苦最累的活。

山高路陡且滑,一不留神就会跌倒,轻则鼻青脸肿,重则将会发生手胳膊或大腿某处骨折的危险。真是惨不忍睹,不寒而栗。

假设遇既险又陡的大山坡,为了自保,只好先把柴禾担子从山上往山下扔,接着人紧闭着双眼,蹬着或直接坐在地下往下滑(为此,我曾被大沙子磨破几条裤子)。

难忘知青岁月,怀念那里的风土人情

清晨一大早,我们青年点的人做好了一切准备,扛着肩藤,拿着绳索与砍刀向我们居住的地方斜对门的菊花尖的大山深处走去,投入到砍柴、拾柴,然后再把柴扎好捆好的艰苦工作中。

接近中午,我和他们好不容易砍了一担百十斤的柴禾,为安全起见,只能按上述方法操作,然后再动手把柴禾归拢一起,每人挑起一担柴,忍着饥渴,蹒跚的往自己青年点家中的方向赶去。

由于长时间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身体透支厉害,我们终于累倒在病床上。望着满手的血泡,瞅着缼油少盐的饭菜,噙着满眶的辛酸泪水,干着一辈子也干不完的活计,我们感觉身心疲惫,生存能力对我们来说,已是最大的挑战极限。

说句不该启齿的话,真有一种特别想逃离此地,飞回到城市那个温暖家的冲动。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假如我们真的拖着病怏怏的身体回去,那父母亲该是何等的心疼与不舍哦!

所以我们无论前途多么悲凄渺茫,自己当初选择的路,还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总有跨出去这一步,才能知道会有怎样的风景。

权衡利弊,心里似乎平衡了许多,慢慢走出了心中的阴霾,重回循环往昔的生活岁月。

通过一年多日复一日的艰苦磨练,加之我们也早已做好了吃苦受煎熬前的准备,我们已逐渐适应了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活计,耐受力相应的增强了。

不带吹的,如今的我,一百多斤的挑子,我能互挪肩膀,一次不歇,也能走它个一、二里路来。这对我来说,也应算是一个奇迹吧!由于自身表现突出,下乡的第一年,我被光荣的评为县里的知青劳动模范,并出席了县里的表彰大会,获得了奖品与奖狀。

其实公社、大队领导对我们的情况了如指掌,并在时刻关注我们的进步成长。根据青年点同学们的各自情况不同,依照人尽其才,各显其能的原则,下乡的第二年秋,我被公社领导安排在枫香树中心完小担任民办教师。

不仅一年能拿到全年壮劳力的工分,而且每月都有6元的教学津贴,当然这对我(家庭条件尚好)来说并不算什么,可我却从心里十分珍惜它,因为我特喜欢教书这一行。

难忘知青岁月,怀念那里的风土人情

带着愉悦的心情,我来到了这所学校,投入到又一新的环境和氛围中去。学校周边的环境十分悠美,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校门前有一排高大威武的白杨树,像英勇的卫士,忠诚的守护着学校的南大门;再前面一条潺潺流水的小河,吸引着附近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前来嬉戏、浣纱;靠左面有一条不算宽的大路,是老师和同学上学、放学行走的必经之路;右面则是一块偌大的操场,是老师和同学们活动筋骨、打球健步的运动场地。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和这里的同事们相处的比较融洽,忙时同事们在一起紧张有序的工作,闲时侃侃大山,打打篮球或乒乓球。

说句实话,我已经开始喜欢上了这所学校,喜欢这些和我朝夕相处的同事们,喜欢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们了。尽管校领导对我寄于厚望,可我深知我到底有多大能耐。

我虽是高中毕业生,但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那十年动乱中渡过的,在那样糟糕的年代中,我能学到多少文化知识呢?!

刚去学校不久,校长分工让我教初中班(带帽中学)的物理、化学两门功课。当我接到任务后,心里极为忐忑,顾虑重重,我能胜任吗?为了不辜负校长的希望,我暗下决心,绝不给校领导和自己丢脸,让事实说话。

以后无论多忙,我都能抽空每个星期进城,去找以前曾教过我物理、化学的老师求教。我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记着学习笔记。因为机会难得,我也牢牢地抓住契机。

凭心而论,我确实学到了不少过去没学懂或没学到的知识。回到学校后我又潜心钻研、认真对照笔记,真正理解、搞懂后,我又亳无保留的把全部所学的知识,认真传授给我所教的学生。正是自己工作的尽职尽责,教学认真,讲题活跃(启发式),加之学生听的仔细,理解透彻,教学效果确实很好。

清楚的记得,那是在1977年的上半学期全公社物理、化学抽考中,我所教的班级平均分数,居然取得了全公社第一名的好成绩。

为此,其他学校老师不服气,信口雌黄的说,可能跑题了。我听后非常的淡定,不屑一顾。因为我问心无愧,有几分耕耘就会有几分收获。通过这次的考查,我赢来了老师和学生们一致的好评与褒奖。

为此,我感慨甚多,我只做我认为值得做且对的事,哪怕再艰辛劳神,我绝不会有半点的彷徨、犹豫。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和学校领导和老师互通有余,在工作中我如遇到不会的问题或疑难杂症,我及时地向各科室有经验的老师求教,别的老师遇到什么困难或问题,我也会尽其所有的帮助他们解疑释惑。我从一个学生到老师,真正成了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

难忘知青岁月,怀念那里的风土人情

1978年9月,我如愿以尝地考上了信阳职业技术学校(两年来的干中学,学中干,强力充电,为这次能顺利考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派上了用场),离开了所有我认识的和认识我的亲朋们,结束了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知青岁月。

我虽已离开了我的第二故乡,离开了我可亲可敬,真诚帮助我的人们,但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里纯洁善良的亲人们的一眸一笑;那里有我的生活磨砺,我的艰辛;那里有我亲人般的柔情,刻骨铭心的爱情。

过往的一切都时刻萦绕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以后无论我身在何处,我将会记住你们,怀念你们,怀念那里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

难忘知青岁月,怀念那里的风土人情

那高大壮丽的菊花尖,教人以宽厚仁慈大气;那奔流不息的小黄河,让人以舒缓而柔软;那盘旋陡峭的藤子岭的山风,把东西南北的豪放性格传送给我们,那有着人间美丽传说的簪子河的波涛,则会让我们回忆起更加斑斓的遐思与美好。

当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声势浩大的运动,是不可以被人淡忘和磨灭的。作为知青这一群体,它是时代的特殊产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洗礼,昔日的少男少女,如今已是饱经风霜,两鬓斑白的花甲老人。我们在为农村的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磨砺了自己意志,造就了人生品格,也让我们对广大农村产生了深深的感情与眷恋……

我时不时在想,如有机会的话,让我们与过去一起上山下乡的知青们,重回一次我们以前的下乡之地,再次领略一番第二故乡的山水田园,风土人情,回归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找回自己!

难忘知青岁月,怀念那里的风土人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