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悟“立命之学”,践行人生使命,我们应...

 亲阳曾子 2019-06-02
《领悟“立命之学”,践行人生使命,我们应该怎么立命呢?》

在之前的圈子文章里面,笔者分享了立命的一些思路,因为文字表述永远做不到面面俱到,只能给你提供一个切入口,所以最终能不能融会贯通,还是要靠我们自己亲身体悟。

有任何疑惑或者你对其它方面的知识有自己的见解,非常欢迎你把它分享到圈子里面来,只要尽量避免“出世”观念,因为“慎独”是入世之法。成己成人,日有三省,这同样是自我成长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今天笔者所阐述的立命方法,虽然来自于《了凡四训》这本偏重于佛家思想的改命宝典,但从笔者个人的体悟层转化出来后是入世的,更偏向于儒家。

云谷禅师跟袁了凡说:“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是想得到天道力量的帮助,从而转变自己命运发展方向的法门,无一不是先通过修定内心的无思无虑状态,然后以此心境去感应造化之德。要现代话通俗地说就是修炼自身的心灵气场,净化个人气场里面的杂质,进而连结宇宙能量,让宇宙力量助你一臂之力。

我们都知道人生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坚定的“志向”,生命如果失去了方向,那么活着将了无生趣,只能在苦海里随波逐流。但是,有了志向却不一定能成功,这是为什么?

孔子十五岁的志向是“学”,到了三十岁才“立命”,中间整整隔了十五年,可见其难度有多高。就像你眼前烟雾蒙蒙,前方是一片混浊状态,你要到达目的地,只能拼命地把这些烟雾吹散开。而孔子在前面十五年里面,唯一做的就是这项大工程。

立志,只是大概地确定出了我们自己这一生的理想,处于一种非常“模糊”的状态。至于能不能实现这个理想,连我们自己都不太确定。而“立命”就意味着这个理想已经慢慢趋于具象化了,非常明晰,非常坚定,挡在我们眼前的迷雾已经渐渐消散了,可以明朗地看得到更加辽阔的地方。

志向从模糊状态转变成为清晰状态,这个过程是心性修炼的漫长等待,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白废气力。那么这个过程的修炼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呢?

孟子给出了方案,他说“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奥妙全在“夭寿不二”四个字上,转译过来就是对于寿命长短的世俗观念不能有二心,打通为一心,制心于一处。

所以,如果一个人想立生死长寿之命,就要先打开生死长寿的束缚结,如果想立富贵之命,同样需要先通过修心融解掉贫贱和富贵的世俗观念。

修习这种心境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前面所说的“无思无虑”的状态,没有私心杂念的干扰,必然也能感格天命所在。

那么具体该怎么修炼呢?请看王阳明怎么说。

王阳明说:“你萌时,这一知处便是你的命根,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工夫。”

当你确定好了自己的某一志向,先从“静”处体察各种心思妄念,当练习纯熟之后,就可以“动静”结合了。正因为种种妄念纠缠于你的志向上,损耗掉了你的精神力量,才使你发挥不出你体内蕴含的无穷潜能。

当妄念萌动时,你第一时间就能感知得到它,这个感知处就是你自己的命根,从这一处着手下一番苦工夫,毫不犹豫地消除所感知到的这个妄念,当下即可见效,这才是立命的真功夫。

实际上,最难的就是妄念萌动的时候,虽然我们能够察觉得到,但遗憾的是,由于我们的习气太深重了,妄念被感知到的那一瞬间,心就跟着习气跑掉了,所以难以斩除妄念。

这些都是“格物”的落实处,也包含着“诚意”,慎独,致良知,儒家的工夫都是一脉贯通的,领悟到任何一个概念,即可通透全部。

时间关系,先说这么多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