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思无虑是一个假命题,”何思何虑“才是真工夫,‘ ‘天理即是良知,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读原著 2023-02-28 发布于四川
   弟子问先生:“常说人要无念无思无虑是好,可我怎么也做不到,如何是好?我总是闲思杂虑不断,又是为何?我不生恶念,善念多存一些难道也不好吗?”
    先生道:“除非是槁木死灰,否则怎么可能无念无思无虑,念思虑当然会有,只是要正,如何正?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这便是正念不息,至诚不息的功夫。王阳明先生即道——
 '《系》言“何思何虑”,是言所思所虑只是一个天理,更无别思别虑耳,非谓无思无虑也。’'“何思何虑”正是工夫。在圣人分上,便是自然的;在学者分上,便是勉然的。’'心之本体即是天理。天理只是一个,更有何可思虑得?天理原自寂然不动,原自感而遂通。学者用功,虽千思万虑,只是要复他本来体用而已。’
   人的闲思杂虑皆是因好色,好利,好名,好货而起,哪一天你真能将好色,好利,好名,好货等心一如不做强盗小偷的心一样剔除得一干二净,心体上毫无一丝一毫相关的留滞,自然就没有闲思杂虑了。这世上,除了致良知以外的思虑,都是妄思妄虑,' 天理即是良知,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正念不息,本质是恶念私念不生的功夫,恶念私念不生,心自然回归了本体的莹彻,自然是至善,何须再增加或是存留一个善念?这时候再加存一个善念,就好比太阳底下添一盏灯,你说有必要吗?又如王阳明先生譬喻道,'便好的念头亦着不得些子。如眼中放些金玉屑,眼亦开不得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