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而糖尿病前期人群更是高达50.1%。也就是说,如今每两个成人当中就有1位是糖尿病的“后备军”,如果不及时干预,这些人在不久的将来极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前期可以被逆转 所谓“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比正常人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种中间状态。 正常人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在6.1-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就属于“糖尿病前期”。 与糖尿病患者不同,糖尿病前期往往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故从症状上很难察觉。因此,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年一次体检非常必要。查血糖时,不能只查空腹血糖,还要查餐后2小时血糖。 糖尿病前期绝不能坐视不管。首先,如果不加干预,90%以上的糖尿病前期最终会进展为糖尿病;其次,研究还发现,尽管糖尿病前期的血糖水平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不少人已开始出现心脑血管病变。值得庆幸的是,通过早期积极干预,糖尿病前期是可以被逆转的。 五类人易被糖尿病“盯上”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单亲患2型糖尿病者,子女患病机会为20%-30%;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是60%-70%。 超重或肥胖者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血糖升高,其糖尿病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 曾有妊娠糖尿病或巨大儿分娩史者 资料显示,约30%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在5至10年后转变为慢性2型糖尿病,最终发病率达60%。孕期“糖妈妈”产后要定期监测血糖。 代谢综合征患者 这类患者往往集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等多重危险因素于一身,其“罪魁祸首”是胰岛素抵抗。 年龄大于45岁的人 糖尿病发病率自45岁后明显上升,至60岁达高峰。 六大妙招远离糖尿病 管住嘴 每顿七八分饱,多吃新鲜蔬菜,限制甜食及含糖饮料,少吃大鱼大肉及油炸品。 少坐多动 长期静坐的生活方式与糖尿病发病有关。 注意控制体重 体重指数(BMI,千克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24kg/㎡称为超重,≥28kg/㎡称为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称为“腹型肥胖”。 学会自我减压 长期精神紧张会刺激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 不要经常熬夜 研究发现,与每晚睡眠6-8小时的人群相比,睡眠少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风险高出28%。人体生物钟被打乱,体内激素的昼夜节律性被破坏,释放的升血糖激素会加重高血糖的状态。 必要时吃点药 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高血糖仍不能纠正且有进展趋势,需药物干预。空腹血糖偏高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可选择二甲双胍,餐后血糖偏高的可选择阿卡波糖。(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王建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