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儿、角儿、座儿——看话剧《角儿》

 Mix杨林 2019-06-02

小时候就知道看戏就是看角儿,大人们一说去看戏(也说“听戏”),往往下一句就是:“谁的?”那就是判断这人演的戏值得不值得去看。这叫什么?这叫欣赏艺术去了。

看角儿看什么?看活儿!唱得好是活儿,舞的好是活儿,打得好是活,演的好是活儿。怎么才叫活儿,活儿就是精细,有“绝活儿”,看别人的你看不到这个演员的玩艺儿。

有绝活儿才是角儿。

没有绝活儿,没有角儿,一般般的戏,不上座儿。

没有座儿,戏班子活不下去,咋办?散!

就这么简单。

中国传统戏曲,上千年来,几百年来,就是这么活下来的,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戏曲宝库,涌现了数不胜数的舞台艺术家。

听人家说过,我没做过调查,不一定准确啊!过去戏班子里,挑班的角儿拿收入的一半儿,当然是除去戏园子的挑费了。傍角儿的再拿剩下那一半儿的一半儿,也就是四分之一。还剩四分之一就是跑龙套的、打杂的分。这就是规矩,跟着大角儿,卖座儿,大家伙儿自然分的多。

在戏班子里,每场演出每个人都要尽心尽力,哪个环节出了毛病,搅了戏,让座儿不高兴了,就要罚钱,今儿少分或者不分。

首先,角儿要洁身自好,天天练功,活儿一天也不能含糊,角儿的活儿含糊了,座儿不叫好,叫“倒好”,戏就砸了。明儿开始不上座儿了,戏班子就完了。

一台戏光靠角儿好还不行,哪个环节就要严实合缝,不能出半点儿紕漏,傍角儿的要和角儿相得宜彰,不抢戏、不搅戏。龙套也不能水裆尿裤,要有模有样儿,观众才买帐。要说绝活儿,打杂的、勒头的、叠戏装的,都有绝活儿。好的戏班就是靠有绝活儿的人撑着的。

绝活儿是琢磨出来的,角儿是练出来的,座儿就上来了。

北京风雷京剧团演出了话剧《角儿》,把这个事儿说得清清楚楚。

剧中人周少奎(松岩饰)从小坐科,刻苦练功,一心要成为“角儿”。可是师傅杨菊生(孙立石饰)决定把活儿传授给周少奎的师弟李少毅(松天硕饰),杨菊生的理由非常清楚:“少毅身材魁梧,扮相好,是个角儿的料,以后戏班子要靠角儿吃饭。”杨菊生不但让李少毅挑班儿,还把和周少奎暗恋多年的女儿娈秋(古月饰)嫁给了李少毅。这在旧社会是太正常的做法了,杨菊生认定李少毅以后就是养家人。

周少奎痛苦万分,但是师傅的话就是规矩,不能违背。只是他不相信自己就成不了角儿,他绝不演二路戏,因为在戏班子里有个规矩,一旦演上二路,就再也挑不了大梁了。他还在刻苦练功,一心要练成角儿。

李少毅成了角儿,座儿也不错。可是李少毅脾气也长了,经常耍大牌儿。直到有一天,台上出了事儿,戏演不下去了。周少奎为了救场,主动要求演二路,傍着师弟李少毅保住了座儿。

这一切让杨菊生看在眼里,心里明白:周少奎才靠得住。他决定,把一直留一手的绝活儿教给周少奎,并且告诉他:“祖宗的玩艺儿要传下去。”

周少奎记着师傅的嘱托,自己成不了角儿就一心一意教徒弟,一定要教出个角儿来,把“祖宗的玩艺儿传下去。”

李少毅成了角儿,但是座儿不好时他不认真研究活儿,跑到影视剧里翻跟头去了。周少奎这个急呀,劝说李少毅回到舞台上,李少毅摇头:“现在谁还看戏。”周少奎和李少毅断交。

周少奎把“绝活儿”交给了李少毅的儿子李吉春,李吉春参加全国京剧大赛拿了金奖,可是李吉春眼睛发生病变,要做眼角膜移植手术,否则唱不了戏了,周少奎献出了自己的眼睛给李吉春,李吉春成了角儿。

李吉春的戏上没上座儿,没表。

戏完了。

这个戏好,好就好在说清了活和、角儿、座儿的关系。

演戏的人都应该看看这个戏。

现在的戏,叫座儿的不多。

演戏的最爱说的话就是:“观众不懂戏。”

观众是不懂戏,可是观众反问一句:“看这戏看什么?看谁?”

你怎么说?

看故事?那看看说明书就行了。

看表演?什么叫表演?你那玩艺儿谁都会,照着剧本说一遍,照着谱子唱一遍。我看你的?听你的?有那工夫我自己在家哼哼不就得了。

让观众进剧场受教育是把观众挡在剧场门外最有效的作法。

观众进剧场是欣赏艺术来了。

戏里没活儿就是没有艺术欣赏价值,没有艺术欣赏价值,你凭什么让我花钱买票。就是不要钱组织我去看我也不去,为什么?耽误工夫。

现在有绝活的演员不是没有,是太少了。

北京人艺上演《茶馆》,一直一票难求。为什么?就是演员有玩艺儿。不要以为话剧演员没有活儿,就说北京人艺演员演戏不戴M这一条,全国没有第二家剧团能做得到。这叫什么?这叫工夫!工夫就是活儿。有的戏,在小剧场里演还戴M,小剧场戴M观众还是听不清台词。为什么?舌头不灵,乌噜乌噜,听不清他说什么。嘴皮子不灵,咬不住字头,送不出去字尾。这得练,什么叫活儿,先在舞台上把话说利落了就是活儿。

有些年轻人觉得这个忒累,不如整整容,打点儿波尿酸,在自媒体上一炒作就成角儿了,就火了!再不行上韩国让韩国包装公司包装包装,回来就火了!

你火了吗?你卖个座儿我看看?

话剧《角儿》表达了这么一个意思:唱戏这行,得祖师爷赏饭吃,就是你得是这块料。是这块料,就要对得起祖师爷,要对得起祖师爷,除了勤学苦练,没别的办法。

干这行儿,练活儿,成角儿,卖座儿。这就是正道儿。

中国戏剧最高奖是“梅花奖”,“梅花奖”的奖盘上由国画大师吴作人画了朵梅花,题词是“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真理。

演戏不叫座儿,一定是没角儿。

没角儿,一定是没活儿。

观众不看,那就对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