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小衔接“八大要点”,陪孩子走进小学:升入小学前必备“功课”

 buick5 2019-06-02

即使在幼儿园接受过小学的辅导培训,但当真正走进小学时,环境变化,孩子还是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幼小衔接并非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学会拼音、识字、简单计算就可以应对一年级的生活。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要做好哪些“功课”?

幼小衔接“八大要点”,陪孩子走进小学:升入小学前必备“功课”

一、强化“上学”的思想认识

让孩子明白和体验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通过体验学习的成功,孩子感觉学习的乐趣,喜欢动脑,学会“不放弃”,同时,也懂得“学习需要付出更大的意志、努力”,形成“全面、自主的学习行为”。

幼小衔接“八大要点”,陪孩子走进小学:升入小学前必备“功课”

二、“上课会听讲”

虽然教育方式都采用寓教于乐,但幼儿园孩子的思维方式直观,在上课时会运用玩具、图片的演示,来启发幼儿思维和理解,通过在不同领域的学习,培养相应的语文表达、思维想像,用动手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小学则是突出课堂效果,需要学生紧跟“老师的指挥而相宜动脑记忆和分析”,对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更高。因此,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要学会“上课听讲”。

幼小衔接“八大要点”,陪孩子走进小学:升入小学前必备“功课”

三、“该学时学,该玩时玩”

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仅凭智力出众,日后不会有很高的成绩。幼儿园对课堂纪律要求不高,孩子比较随意。幼儿园里没有作业,没有学业压力。

但学校走、坐、听课、写字,都有明确的规定,看重学生的成绩,虽然小学考试不公布成绩,不排名次,但不意味着没有竞争。因此,适应学习节奏,合理制订学习计划,扎实知识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这是一年级小学生最重要的“任务”。

幼小衔接“八大要点”,陪孩子走进小学:升入小学前必备“功课”

四、应对生活习惯的改变

幼儿园教师对于孩子的管理,多是以安抚为主,无论是中午休息,还是午餐和加餐,都比学校“舒适”。而小学是以学习为主,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孩子的开拓眼界的同时,也要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生活更丰富,学业更沉重,这是小学与幼儿园在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别。

幼小衔接“八大要点”,陪孩子走进小学:升入小学前必备“功课”

五、学会与同学正确相处

幼儿园的孩子因为一件玩具,或者一个座位发生矛盾,个我意识幼稚,不会处理自己在交往中的角色。这时候老师会及时进行双方教育,化解矛盾。但在小学,虽然孩子也追求自我,但大家彼此更具有理性,可接受的矛盾尺度更大,也更容易培养集体荣誉和团队精神。因此,“心胸开阔”是小学和幼儿园孩子的区别之一。

幼小衔接“八大要点”,陪孩子走进小学:升入小学前必备“功课”

六、适应与老师交往的角色转变

幼儿园的老师会留意每一个孩子的变化,更关注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师生之间的交往多是“孩子对老师情感依赖”;但是学校的老师强调学生自我管理为主、老师管理为辅的方式,在教育方式上,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比幼儿园更直接,而且对于违反纪律的孩子,老师的管教不再是“安抚”为主,而是倾向于采用“学校纪律”。

幼小衔接“八大要点”,陪孩子走进小学:升入小学前必备“功课”

七、学会“自我控制”

进入小学,需要孩子提前学会“自我控制”。自控,表现在对外界诱惑的抵制程度和能力。自控力强的孩子,进入学校后进步会越来越明显,而且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各方面发展都会被别人甩落。

幼小衔接“八大要点”,陪孩子走进小学:升入小学前必备“功课”

八、拓展思维,知识要贯通

小学的知识是环环相扣,如大浪腾空,一浪高于一浪,而且又有平时小测、期中、期末考试,相比幼儿园,小学阶段知识结构更复杂,需要构筑起知识体系融合的框架。因此,要拓宽思维,多阅读,知识贯通的最好方法,是“温故知新”。

家长要重视“幼小衔接”,可以选择符合孩子心智发展的学习方式,提前对学龄前儿童根据小学需要的八点内容进行培养,也可以让孩子近距离感受进入小学的学习环境,做好幼儿小衔接工作,让孩子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社会交往等方面适应变化,为孩子们顺利地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