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德、上仁与上义》

 野之老 2019-06-02

看来韩非子也非常注重研究《老子》,怪不得司马迁写《史记》时,为两人合同立传为《老子韩非列传》。《解老》里的这篇,韩非就大谈特谈他所理解《老子》篇中的所谓“上德”、“上仁”与“上义”。


所谓“上德”,韩非引用老子语说:“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说的是,那些把无为、无思作为虚无境界的人,其实是说他们的心意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与牵制,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虚无”!而那些不懂得道术的人,则是故意用表面的无为、无思,来表现自己所谓内心的虚无;这些故意用表面的无为、无思来表现自己内心所谓虚无的人,其实他们的心里常常是不能忘记虚无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内心已经被这个“虚无”给牵制住了。真正的虚无其实是内心不受任何的牵制;而现在你的内心有所牵制,那当然就表明你没有做到虚无。所以,真正虚无的人,他们在对待“无为”这件事上,从来就不把无为当作经常要注意的事。如果你不把无为当作经常要注意的事了,那么当然你就虚无了;而一旦你内心做到了虚无,那么老子所谓的德就充足了。充足饱满的德,老子将其命名上德。所以《老子》才说“上德无为而又无所不为”呢。


再说“上仁”。《老子》说:“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报也。”翻译过来意思是说,“仁”是指内心自发地去爱别人!这里所谓的“仁”其实是一种境界,一种喜欢别人得到幸福而不喜欢别人遭到祸害的境界;一种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感情冲动、一种只求别人幸福而不求别人回报的境界。所以《老子》才说:“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意思是,最高尚的“仁”如果有所表现,那他一定不是怀着某种目的而去表现的!


至于“上义”。韩非认为,义具体是指君臣上下的联系、父子贵贱的差异、知交朋友的交往以及亲疏内外的分别等等。韩非认为,所谓的义就是专门用来处理好上述这些人际关系的。诸如臣子侍奉君主如果做得适宜、下属依恋上司如果亦处理适度、孩子侍奉父亲如果适宜、卑贱礼敬尊贵如果适宜、知交朋友互助如果适宜、内亲外疏如果处理得适宜等等,韩非认为认为如果这些具体的人际关系处理得适度的话,那么这种适宜就叫做“义”。适宜是一种可见、可感知的度,所以《老子》才说:“上义”所表现出来的,均是怀着某种目的而去表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