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文化 迎“商机” ——贵州天柱县西安侗寨端午节活动见闻 特约记者 龙胜洲 伍丽 6月1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邦洞街道米溪村西安侗寨里,人们包粽子、品尝粽子、买卖粽子、热热闹闹。 天柱县邦洞街道米溪村西安寨妇女创业基地,村民制三月粑、灰碱粑、粽粑等销售致富,端午节将临,举办“浓浓粽子情”活动迎游客,当天接收粽子订单3万斤。 “粽子节日在今天,宾朋玉驾来团圆,传经送宝送经验,粽子飘香心头甜。” 这是天柱县邦洞街道米溪村西安侗寨举行第三届端午节庆祝活动,一首首拦门歌,一道道拦门酒,让前来游玩的宾客充分感受到西安人民的热情。 在侗乡,五月端午节既有包粽子祭屈原和悬艾叶、挂菖蒲驱灾避邪等与汉族相同的礼仪,也赋予了本民族的新义。西安侗寨的寨民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欢度佳节。 当天,溪边上,进行了庄严神秘的祭祀仪式,村民们把溪沟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愐怀爱国诗人屈原的伟大情怀;场坪上,富有趣味的打糍粑体验,激情的包粽子比赛,让村民们脸上乐开了花;凉亭边,歌舞表演、对歌包粽子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吸引附近村寨的百姓和周边县市的游客拢聚而来,热热闹闹。 “这里的粽粑香糯可口,而且只要来参加活动,都是免费吃噢,到外面的朋友也别着急,需要的话,可以邮寄的。”人群中,还有不少网民通过直播的方式,推广西安香糯粽。 谈起为什么要连续几年搞端午节庆祝活动,活动负责人刘菊兰说:“如今,在西安侗寨,粽粑已形成了一道产业,成为很多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我们想要在端午节期间,将民族文化与民族美食结合起来,开展活动集中宣传,更好地推广我们的香糯粽。” 原来,上世纪九十年代,因用料纯正、手艺好,西安寨村民刘菊兰做的粽粑味道格外诱人,甜而不腻,吃完后,满嘴飘香,深受邻里乡亲的喜爱。由此,刘菊兰看到了传统美食的商机,带领村内妇女们一起,将粽粑搬上集市,走出村寨、乡镇、县域。2016年,天柱县西安绿色食品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村内20多家妇女参加“娘子军”粑粑队,一年收入最多的有30多万元,最低也有两三万元。 “五月份,我们合作社一共销出了十万斤粽粑。现在每天都有电商和我要货,也有不少人前来订购,这几天在陆续收到各地发来的订单。”刘菊兰说,她还会继续带领村民将西安侗寨的“粽”文化发扬光大,让粽粑这杯“文化酒”越发香醇。 — — 广 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