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下三贤

 苏迷 2019-06-02

  则成

  宋朝,中国历史长河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朝代。政治上,赵匡胤于陈桥驿黄袍加身,经过长期的南征北战,结束了晚唐以来五代十国军阀割据的局面,完成了统一;经济上,农业、商业得到高速发展,一幅《清明上河图》就可见当时城市的繁荣程度;文化上,政府兴办学校,形成了以四大书院为首的书院派,百姓的文化水平达到空前高度;科技上,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就诞生于宋朝,并传播至海外,影响全世界。苏州,中国众多城市中一座举足轻重的城市,正是宋时的苏州,结束了先秦以来尚武的民风,开创了持续千年的崇文之道,从此走向了康庄大道。

  苏州能在宋朝完成从尚武到崇文民风的改变,这离不开宋代重视文化教育的时代背景,更离不开当时各位先贤的努力。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外,还有与范仲淹有着密切关系的被誉为“吴下三贤”的胡瑷、苏舜钦、陈之奇这三位。据《吴中旧事》记载:庆历间,安定胡先生(胡瑷)在吴学,“苏子美(苏舜钦)被诬,退居沧浪亭,太常博士陈虞卿(陈之奇)壮岁致仕而归吴,人称‘三贤人’。胡先生以教,子美以文,虞卿以行,名动天下。”其中,胡瑷、苏舜钦的资料较多,陈之奇的记载较少。

  胡瑷,字翼之,祖籍陕西安定,北宋淳化四年(993)出生于泰州海陵,家族世代显赫,但到了其父胡讷后,家道中落,连正常的日常开支都举步维艰,史载“家贫无以自给”。由于家贫,胡瑷早年未受过良好的启蒙教育,但他从未放弃,而是更加勤奋好学,自学成才,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后来,20余岁的胡瑷求学于山东泰山栖真观,寒窗苦读十余载,直到30多岁才求学归来,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可惜造化弄人,胡瑷连续参加7次考试,都名落孙山,遂放弃科举,回家开办私塾。景祐元年(1034),胡瑷来到苏州讲学。景祐二年,范仲淹在苏州南园买了一块空地,后经风水师一看,据说是一块风水宝地,说在此建屋造房,家族里可以世世代代出达官显贵,但范仲淹认为与其让范氏一家出显贵,不如让整个苏州多出文人学士,于是上奏朝廷建议在此地建学校,希望一改苏州当时尚武斗狠的民风。学校建好后,范仲淹聘请当时正在苏州讲学的胡瑷担任学校首任教席,并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学校,拜其为师。胡瑷教学严格,并严于律己,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也十分重视。据说有一次,学生徐积初次见胡瑗,头稍稍有些偏了,他就直呼“头容直”,这使徐积从中受到教育,时刻警示自己不仅要仪态端庄,更应该注意自己的心也要正直。史载“瑗教人有法,科条纤悉备具,以身先之。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从此,苏州府学的名声名扬天下,崇文尊道的精神也一直流传至今,苏州也成为状元之乡、文化名城。纵观胡瑗一生的成就,不仅受到了当时朝廷的肯定,而且还受到后世历代人们的钦佩。宋神宗有《御题胡安定先生》一文,写道:“先生之道,得孔孟之宗。先生之教,行苏湖之中……诚斯文之模范,为后世之钦崇!”明朝嘉靖皇帝,更是尊胡瑷为“先儒胡子”,享有“从祀孔庙”的待遇。山东曲阜孔庙内,“先儒胡子瑗之位”的牌子,与韩愈、朱熹等先儒牌位排列在一起。

  苏舜钦,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生于开封。22岁时,因父亲官职而得以补太庙斋郎一职(主要负责祭祀杂务),后任荥阳县尉。景祐元年中进士,任蒙城县令、长垣县令。庆历四年(1044),苏舜钦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殿校理,监管进奏院。由于苏舜钦在政治主张上支持范仲淹的庆历变法,当时又恰逢进奏院祀神,苏舜钦按照惯例用所拆奏封的废纸换钱置酒设宴,被当时的保守派御史中丞王拱辰等人诬告,告其用废纸换钱设宴乃监守自盗。随后,苏舜钦被削籍为民,饮宴的十余人皆被贬。次年,苏舜钦迁居苏州。来到苏州后,苏舜钦花了四万钱买下了五代时期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一个废弃池馆。苏舜钦此时感到宦海浮沉,还不如早早退出官场,寄情于山水之间,于是将这一废园好好修葺一番,还在北侧土山上建了一座石亭,以屈原《渔夫》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中的“沧浪”二字为亭名,“沧浪亭”一名由此而来。苏舜钦从此自号“沧浪翁”,不问政事,主要以创作山水游记的诗歌为主,如《沧浪亭记》《初晴游沧浪亭》等。欧阳修听闻此事后,十分羡慕苏舜钦,还特意写了《沧浪亭》一诗,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就是“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到了清末,文学大家俞樾还为此亭撰写了一幅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陈之奇,字虞卿,苏州人。宝元元年(1038)进士,初为鄱阳尉,后官至太子中允,是当时苏州“丁陈范谢”四大家族之一陈赞明的曾孙、陈质的孙子、丞相丁谓的外甥,人称“陈君子”,为官清廉,德行乡里。陈之奇与其弟陈之武并称“邑中高士”,与龚宗元、程适,合称“吴中三老”。熙宁初卒(1068),享年67岁,葬于苏州花山。王珪(北宋宰相、文学家)曾为其写墓志铭,可惜墓志铭已佚。

  古代君子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胡瑷教书育人,就是立德,苏舜钦以文章传世,就是立言,陈之奇以德行乡里,就是立功。有了以这三位君子为代表的一代先贤的言传身教,苏州的崇文之道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崇文如今也成为苏州的城市精神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