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江畔夜话 2019-06-02

在刚过去的金像奖上,这四个人的同台出现,掀起了一波回忆杀: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这一年,距离他们当年合作的《特警新人类》,已过去了20年。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时间很快,前阵子,谢霆锋在自己的节目中邀请到吴彦祖。

两人一起看着当年《特警新人类》的片段,边看边笑。

谢霆锋对吴彦祖说:

你(当年)好嫩。其实我们也不算变太多,其实冯德伦也没有变太多,就是多了一些白头发。

而今年,谢霆锋也承认,打算这些人合作再拍《特警新人类3》:

再不拍,就变成特警老人类了。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当年,寰亚攒了一波新人,拍了2部《特警新人类》。

如今回头看,却发现,这些人就是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了。

恩,我说的还包括第二部里面的陈冠希。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那时候是1999年,香港电影已经开始滑坡。

香港影坛的前辈们,开始有种意识:

不培养新人不行了。

成龙后来就说道:

年轻的时候,如果说我不想培养一个新人来超过自己;那么到了后来,我发现再不培养新人,香港电影就没人接班了。

那时候,成龙和寰亚一起出品了这套电影。

在第一部的最后,客串的成龙还说了一句台词来调侃自己老了:

我年轻的时候,比你们还狠呢。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这批新人在千禧年快要到来之际,开始了他们的集体亮相。

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像很多前辈那样从龙套做起。

星二代的谢霆锋,电气技工李灿森,来香港毕业旅行碰上导演杨凡的吴彦祖,以成龙秘密武器身份出道的陈冠希,都是第一部戏就做了主角。

在那个香港电影急缺新血的时代,这个不好的电影市道,反而给了他们机会。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吴彦祖对杨凡说:如果你要我演,我可以试试,但这是你的电影,你自己考虑清楚。

这样,吴彦祖通过《美少年之恋》出道了。

这一试,让他试成了这代演员中的佼佼者。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那落魄的导演陈果,在刘德华的帮助下,用着别人不要的胶片,从街上捡来李灿森。

然后,两人合作了那部后来横扫各大奖项的《香港制造》。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冯德伦经验相对丰富,年纪轻轻就在《女人四十》和《霹雳火》中演起小角色。

后来的他,又和后来香港一位很著名的音乐人雷颂德组成了DRY乐队。

影歌双发展。

但做为演员,在那时候,他也还是个新人。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顾城别恋》

后来,谢霆锋当时的好友陈冠希,接替谢霆锋出演了《特警新人类2》。

接下去那一年,陈冠希横扫了各大颁奖礼的新人王。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可以说,《特警新人类》系列是汇集了最多这一代演员的电影。

也算是这批人的一个起点。

当然,没有参与这个系列的同期生中,也还有余文乐,阿Sa这些人。

我们如今回头看,这一批人后来经常组队在诸多电影中组队合作。

即使后来,有一些电影也来了不少这一代演员,但主咖就是两三位,其他人更多的是客串。

所以,能像《特警》中凑得这么全,戏份又较为集中的戏,不多。

看看这张剧照,当年的新人,如今再让他们重聚,又已经属于梦幻阵容了。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这些人出来的那些年,离流量,鲜肉之说还很远。

但如今的流量和鲜肉,综合水平又如何能和他们当年相比?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特警新人类》系列的导演是陈木胜,香港爆炸王。

他的作品中,惊险动作场面比比皆是。

例如当年他和成龙合作的《我是谁》,就出现了成龙经典的那一幕滑楼。

拍《宝贝计划》的时候,古天乐的妈妈看得为儿子捏了N把汗。

搞得后来古天乐再次接拍陈木胜的《保持通话》,要瞒着妈妈。

到第一部《特警新人类》时,预算是1000多万。

对于当时的香港电影来说,已算大制作。

但陈木胜却越玩越大。

片中,拍了两场高空跳伞戏。

用300万请美国特效团队做了炸掉香港会展中心的特效。

后来一结算,整个成本增加到3000万。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在这样的成本下,当时很多人就为寰亚和陈木胜捏了一把汗:

找来的这波人,虽然有些名气,但还是新人。

制作又那么大,这简直就是押宝,外人看来,你票房没保证啊。

但陈木胜硬气地反问:

现在这个市道,还有谁在票房上有保证?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这两套戏,第一部讲述几名年轻警察卧底黑帮,破获一起国际大案。

第二部,则把FBI也搬来进行跨国合作,面对的BOSS,则是活力猛烈的机器人。

其实就题材来说,这套戏并不新鲜,一些剧情漏洞也经不起推敲(尤其是第二集)。

但它却找准了定位:

好莱坞模式动作片+港式青春热血。

本剧的英文名为Gen-X Cop,即X世代警察。

所以片中角色的造型,都往年轻人的“潮”上靠。

第一集中,加上谢冯李三人扮演的还是黑社会卧底,所以造型上又多了当时流行的古惑仔元素。

而出来的成片中,画面的火爆,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剧情的不足。

在当时看来,这戏没有什么冷场,而且也被宣称为新时代的成龙片。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后来的谢吴冯李,被称为寰亚四少。

再加上陈冠希,这一套戏,就是这几人的第一套动作片。

打起来,这些人也是拼命在做。

谢霆锋和陈冠希,分别负责这两集的C位打戏;

冯德伦的打,则带着与人物性格贴近的玩世不恭设计:

李灿森也要打,但偏向搞笑。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倒是有武术功底的吴彦祖,不怎么打,而是演了一名智商负数的反派。

这个形象,和他此前几部电影中的偶像形象大相径庭。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为这批新人做配的,有一些演技派的前辈。

包括吴镇宇,那之后过了十几年才拿到影帝的林家栋,黎耀祥等。

还有曾志伟。

曾志伟单独调出来说是因为,那个国语配音简直了,比曾志伟还曾志伟。

想到曾志伟说过的一件事情:

有一次,他去为一部电影配音。

但在现场,他听到配音演员做出来的效果后,转身就打算走。

工作人员要留他,曾志伟笑道:

不需要啦,他已经配得比我还像曾志伟了。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除了前辈,配角中这套电影也给了不少新人机会。

第一集有有尹子维,叶佩雯(当年与何嘉莉,容祖儿并称英皇三小花);

第二集则有颜颖思,扮演反派的秦汉之子孙国豪,吴彦祖前女友Maggie Q。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第二集中,还有一名扮演FBI探员的外籍演员,片中挺帅,也打,片尾还秀了几句粤语。

这个角色,当年并没有出现在海报中。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没想到,过了十多年,这演员成了一颗彩蛋:

此人名为保罗·路德。

这个阿Paul,在十几年后,成了漫威宇宙中的蚁人。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有意思的是,多年后,阿Paul在参加了一档国外的脱口秀。

说起当年这部电影的时候,节目组放出了一张本片海报。

这次,这张海报里,阿Paul直接位列C位。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现在回头看一些事情,总是会觉得:本以为那是开始,没想到却成了巅峰。

但这批新人,在那个年代,且如果要以《特警新人类》为一个点的话,却真的就是一个开始。

他们在香港电影不断下坡的阶段,靠着自己杀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只是,后来的他们,却也选择或不得已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谢霆锋真如当年陈凯歌而言,成为这代演员的领军人物之一。

只是,这些年专心于厨师生涯和商业版图的他,却也许久未有新作诞生。

吴彦祖在演技派的路上越走越远,却也在这些年选择了家庭的生活,减产了。

房祖名因为那次犯错,再也无法被拉回影坛。

冯德伦辗转反策,走上导演之路,却不算顺遂。

李灿森,尹子维的这些年,更多是做为配角。

那很多人心中本应该红的安志杰,也还没能等到串红的机会。

陈冠希说到做到,退出香港影坛,为影坛留下了一个遗憾。

这遗憾中,还包括当年被影响,本应前途光明的阿娇,张柏芝,颜颖思等人。

余文乐这些年来,演技倒是越练越老练。

当年在这批人中不算突出的富二代麦浚龙,后来凭借导演的《僵尸》,异军突起。

而麦浚龙的下一部电影,则是汇集了金城武,梁家辉,刘青云,古天乐等人的《风林火山》。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说到这里,再多说点陈冠希。

那件事发生后,记者在对谢霆锋和陈冠希的采访中,总喜欢问两人的关系。

这对曾经交好的好友,分别这么回答记者:

陈冠希:

我觉得(和谢)还是朋友,因为我们认识好久了。在Shift我生命方向的那几年,是他和我一起的。所以,不可能忘记那段时间的日子。我始终觉得,这么多年我都没遇见过他,但我想总有一日我会遇到他,会再见面。

谢霆锋:

我没有他的电话的。我不是一个经常和任何人联络的人。只是以前常常一起玩,但后来没有一起玩就。。。我也很少主动去找人。。。那么我们现在这个圈子里,也没有这个人。你问我算不算朋友,我不懂得回答。但我对他完全没有憎恨和责怪。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其实,当年陈冠希和那些女星的瓜葛,毕竟是他们之间的事,我觉得没啥好说的。

但到了今天,陈冠希依然被那件事所影响着,而当年那个放出照片,自称奇拿的罪魁祸首,却甚少有人说起。

陈冠希依旧我行我素。

他要结婚,媒体大挖他的料。

他却用一个晒娃狂魔的父亲形象来反击媒体。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他不时怼这怼那,还和网友约架。

但当他一段演讲视频放上网后,网友却一面倒地支持陈冠希与他创造的潮牌。

十来年过去了,依然还有不少人想着消费他。

前阵子,那个跟拍陈冠希及其女儿的主播,就为了蹭陈冠希而丢弃了底线。

这主播逼得陈冠希愤怒地对镜头吼出:

下次你们在街上这么看到我(和女儿),别搞我。

这次,得到了网友一片倒的支持。

尽管摆脱不了影响,但大众对于陈冠希的态度也在潜移默化地进行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想看到陈冠希再回来演戏。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回到主题吧。

二十年,一晃而过。

当年20岁左右的新生代,如今已成了站在40岁线左右的中生代。

市道确实不同了。

香港电影这个曾经的巨人,没死,只不过虚弱地倒下,然后用一只手努力撑着地面,不让自己全身卧倒于地上。

巨人的身旁,是一群香港电影人在努力支撑着他。

这些人中,我们看到的主力却还是那些已经5,6十岁的周润发,刘德华,成龙,曾志伟等人。

这群中生代也到了有能力一起撑着这个巨人的时候了。

只不过,和前辈相比,错过香港电影鼎盛时期的他们,如今在选择支撑这个巨人的同时,也在选择或不得已选择电影之外更多的道路。

大浪淘沙,慢慢地淘下了香港电影。

也在这二十多年间,淘出了香港电影黄昏下,这最后的黄金一代。

当年,这套戏汇集了香港电影最后的黄金一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