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时期的玉器有哪些特点?看看这些就知道了

 gs老张 2019-06-03

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是皇家专用的,按理说,所有官窑瓷器都要送到皇宫。可是,一直以来,民间确实留存着大量的官窑瓷器,这是为什么?

中国明、清玉器渐趋脱离五代、宋代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同时,古玩商界为适应收藏、玩赏古玉器的社会风气,还大量制造了古色古香的伪赝古玉器。

明 青白玉雕太平有象把件

估價 500,000 — 700,000 港幣

明清时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与当时的绘画书法以及工艺雕刻紧密联系,全面继承了前代玉器多种碾工和技巧,并有显著的发展与提高。碾法突出体量感,并追求工笔画功力。其玉质之美、品种之多、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

清代碾法,要求严格,规矩方圆,线如直尺、圆似满月,姿角圆润光滑,无论是器物的内膛、侧壁或痕、足等次要部位也一丝不苟,里外均花费大力气,做工十分讲究,镂空尤其重要,足以以假乱真,俏色玉各种色泽组合天衣无缝。

明 玉雕臥鳳

拍品已售250,000 港幣 成交價 (含買家佣金)

明清玉器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糅合变通,创造并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治玉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

清乾隆 白玉浮雕螭龍靈芝紋帶鉤

拍品已售150,000 港幣 成交價 (含買家佣金)

明清时期玉器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日臻密切,炉、薰、瓶、鼎、簋等仿古造型的玉器层出不穷。玉质的茶酒具非常盛行。文人在书斋作画、书写,往往也用玉来做笔洗、水注、笔筒、墨床、镇纸、臂搁等文具,或以玉器装饰陈设。

由于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宋至明 灰墨玉琮

拍品已售20,000 英鎊 成交價 (含買家佣金)

在悠久的岁月中,玉器因外界的自然氧化,手的把玩,灰尘土壤,表面层层积淀,逐渐生成表面皮壳,这就是玉器岁月留痕的包浆。包浆,又称宝光、皮壳,是指玉器表面经日久天长的摩挲、氧化所形成的浆状光膜,其多出现于被长期使用接触的玉器之上。可以认为,包浆是一种特有的光泽,而非真有什么浆汁涂抹在玉器表面。

明 白玉雕龍耳盃 《乾隆御用》《嘉慶御用》後加款

拍品已售40,000 美元 成交價 (含買家佣金)

一件玉器总有自己的整体包浆特征,那种因岁月流逝而留下的温润光泽,使人赏心悦目。如果我们借助侧光对整体观察,咫尺间其光亮必然是漫射样的,不会有一束刺目光亮直射眼内。那种温润熟旧的光泽,即使用牛皮抛光,也无法在咫尺间出现那种,精光深邃宝气四溢的特征。

古玉的包浆柔和、自然、莹润,滑熟可鉴,幽光内敛且有古旧厚重之感,油润者如蒸熟的腊肠一般。古玉表面与包浆伴生的通常还有不规则分布的斑块状物(橘皮纹)和划痕乱线。

清 玉佛手

估價 10,000 — 15,000英鎊

从外表看,包浆使玉器给人一种陈旧的光泽感,手感熟透,幽光沉静,含蓄敦厚,让人知道它是历史的沉淀,饱含岁月变迁而显从容不迫。

这种气质是新玉所不具备的,新玉与之相反呈现出一种刺目的贼光,肌理显得干涩,,色调显得浮躁,假的包浆在匆忙之中做出,与真的之间一定有差距,需要我们多摸索多思考,积累经验,久而久之会练就“望而却步”的本领。

清 白玉秋葵式盌

拍品已售100,000 港幣 成交價 (含買家佣金)

不过,不能认为学会看包浆皮壳,就一定可以辨别玉器的新老。玉器的鉴别和断代,远不只是这些,还要综合的判断和分析。玉器的玉质,时代的特征,外表的皮壳,沁色的自然,刀工的利落,包浆的温润,纹样的演变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