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制一把好扇,前后竟要等待十几年

 泽霖文史 2019-06-03

苏扇是苏州折扇、檀香扇、绢宫扇,纸团扇的总称,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以历史悠久、制作精巧著称。最负盛名的是檀香扇、绢宫扇和折扇,均以制作精巧而闻名。

苏州折扇早在南宋时期便已出现,至明代开始盛行,被文人雅士及淑女闺秀视为不可或缺的怀袖雅物。而在苏扇制作中,又尤以扇骨的制作最能体现制扇者的巧手精工。

苏扇的制扇材料很多,乌木,红木,象牙,玳瑁,但是最受人喜爱的,是竹扇。扇骨首先在选材上就非常讲究。安徽出产的毛竹作为制扇的首选材料,软硬适中,与之相比广州的竹子则偏硬,浙江的竹子又偏软。通常要等竹子生长到五年左右才能砍伐,同时要选择那些向阳的竹子,并且只取其中段。为了避免拖拉造成竹皮损伤,那些被砍伐下来的竹子还要靠人工从深山里扛出来。

刚砍伐下来的竹子,不能马上用来制扇,还要经过煮、晒等工艺流程的进一步加工。煮竹就是将挑选好的竹子锯成片放在锅里煮,这样的处理既可以防蛀,又能让扇骨更美观。竹子煮大约半小时后,就要将煮好的竹子放在太阳底下晒。最终晒好的竹子还需要再存放七到八年的时间,才能被用来制作扇骨。

在制作扇骨时,要先挑选折扇大边和小骨的材料。大边和小骨的颜色、质地应该尽量保持一致,尤其是要避免出现色差。按照这一标准选好料以后,就要对大边和小骨进行造型。所谓造型,就是根据扇子的形制和比例,用造型刀将大边和小骨削成所需的轮廓和形态。这个过程非常考验制扇者的技艺,如果是经验尚浅的话,一不小心很容易削着手。而顶级大师与普通工匠之间的差别,则往往就体现在扇骨造型的气息和韵味上。

造型完成后,还需要烤竹。我们通常所看到的折扇扇骨其实并非是直上直下的,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弧度,这样做是为了使扇骨之间松紧适度,让折扇在实际把玩时能够开合自如。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扇骨进行烘烤,从而将所需的弧度制造出来。

烤竹结束后,就进入到扇骨制作的最后工序,也就是打磨。扇骨一般都要经过很多道打磨工序。先用比较粗的砂纸来进行打磨,随着打磨的不断深入,所用的砂纸也会越来越细,甚至到最后会采用一种泡过水的树叶来进行打磨。等到扇骨呈现出光洁如玉、色黄晶莹的效果时,打磨才算是真正完成,这时的扇骨也就达到了所谓的“玉竹”标准。

按照上述工序将扇骨制作好以后,再装上扇钉和扇面,一把苏州折扇就制作完成了。可见要想制作一把高品质的苏州折扇,一方面需要精湛的技艺,另一方面其实更需要极大的耐心,而制扇过程中的种种艰辛也是常人难以体会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