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六国枭雄之赫连勃勃——在强国夹缝中崛起的游击战神

 思明居士 2019-06-03

赫连勃勃在十六国历史上是一位非常抢镜的狠角色,他在家族没落之后四处流亡、朝不保夕,四处投靠又四处背叛,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在乱世的强国夹缝白手起家建立显赫一时的夏国,又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在西北大漠,他带领匈奴铁骑来去如风,把强大的后秦打得“城门昼不敢启”,是当之无愧的游击战神!

十六国枭雄之赫连勃勃——在强国夹缝中崛起的游击战神

赫连勃勃原本姓刘,赫连是他得势后自己改的姓。刘勃勃是匈奴铁弗部落的人,史料记载他“身长八尺五寸,腰阔十围,性辩慧,美风仪。”是风度翩翩的智勇美少年。铁弗部落和鲜卑拓跋部是世仇,当时刘勃勃的父亲刘卫辰是铁弗大酋长,借着前秦扩张的东风把拓跋部建立的代国打的四分五裂。但风水轮流转,后来前秦在淝水战败后解体了,而拓跋部又出了位英才,16岁的拓跋珪统一了部落,在黄河岸边歼灭了刘卫辰的铁弗部,并将其宗族数千人斩首,刘勃勃只身逃离。

十六国枭雄之赫连勃勃——在强国夹缝中崛起的游击战神

从上面的地图可以看到,夏国居于强邻北魏和后秦间的缓冲区,刘勃勃捡了条命逃到了这里。当时这一带部落林立,有的打后秦的旗号、有的打北魏的旗号,非常混乱。后秦和北魏都清楚一点,谁要想统一这个地方,势必都会把这些部落逼向另一方,所以在统一时机到来之前,这里就成为了三不管地带,类似于现在的金三角。

刘勃勃先后逃到归附北魏的叱干部和投靠后秦的破多兰部避难,虽然首领刘卫辰败亡了,但作为他的儿子,刘勃勃在铁弗残部中的政治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为了收服铁弗残部壮大势力,破多兰部首领没弈干还把女儿许配给了他。之后刘勃勃还到后秦君主姚兴的中央政府工作了几年,姚兴很欣赏他的才能,经常和他秉烛夜谈,讨论兵书战策,引为知己。最后甚至不顾起群臣的反对 ,拨给了刘勃勃重兵,让他去镇守朔方(后秦的北方边境)。

十六国枭雄之赫连勃勃——在强国夹缝中崛起的游击战神

离开了姚兴,又手握重兵,刘勃勃这回有底气了,开始密谋造反。不久,后秦与北魏签订了停战协定。做为北魏的百年世仇,刘勃勃以此为借口揭竿而起,召集部下袭杀了自己的岳父并吞并了他的势力,以此为家底建立了胡夏国,给自己改名为赫连勃勃,公开和后秦开始叫板。

这时候,赫连勃勃军事天赋开始了大放异彩。当时他占领了后秦的多个战略要地,部下都建议他早日定都以安定人心,同时挥军南下攻取长安,他的看法却正好相反。他对部下说:姚兴是一代人杰,目前还不是跟他决战的时候,南下长安必定是自取灭亡,如果我们定都了,他一定会集中兵力前来进攻,以我们目前的实力,根本守不住,而如果我倚仗骑兵的机动性,四处游击,则后秦虽有优势兵力,也会疲于奔命,不出十年,它岭北、河东一定会尽归我有,等姚兴死后,他儿子是个软蛋,我南下灭秦指日可待。

十六国枭雄之赫连勃勃——在强国夹缝中崛起的游击战神

赫连勃勃真正把游击战和运动战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他所料,匈奴铁骑来去如风,一旦得手就是“爆发式”的打击,一旦失利转瞬即逝,后秦几次出动大军,结果在茫茫大漠中连敌人的影子都摸不到,师老兵疲之际,赫连勃勃又像幽灵一样现身了,后秦大军一溃千里。

面对如此狡诈的敌人,后秦简直是束手无策,对北部地区逐渐丧失了掌控能力,甚至因为重兵大多投在北方,在东晋北伐时都无法集中兵力应付这种亡国危机,最终在北伐军的打击下灭亡。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赫连勃勃在晋军主帅离开后趁机偷袭长安,并成功得手,尽有关中之地。

十六国枭雄之赫连勃勃——在强国夹缝中崛起的游击战神

赫连勃勃是个有人格缺陷的人,但他在军事上的天才是毋庸置疑的,时隔千年,他的战略战术仍在影响着后世的兵家,可以说他“游击战神”的名号当之无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