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大明宫砖雕艺术的创作之路艰辛

 江山携手 2019-06-03

砖雕“唐大明宫”,以借展的形式长久落户西安。2000年以前砖雕“唐大明宫”在临潼展出时,曾有日本游客想以110万元人民币买走,幸运的是最后仍留在了长安。

虽然中国的砖雕流派里没有长安,但所有人对西安的历史文化都很敬佩。王泰来是一名砖雕爱好者,退休前是一名司机,由于从小住在大明宫棚户区,耳濡目染,便萌生了雕刻大明宫的想法。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王泰来来说,最难的是雕刻三宫六院,每个宫殿的结构都十分复杂。于是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典籍和建筑资料,请教了许多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 。

2004年前后做西安民间文化遗产调查,听说王泰来的砖雕“唐大明宫”,在王泰来的家里27平方米的摆放面积,让砖雕“唐大明宫”始终无法找到一个久居之地,做出后的近10年先后转换五六个地方。王泰来内心很苦闷,家里40平方米的地方,在创作的16年里,他只能做个架子,一层层摆放然后铺上报纸遮灰继续创作。

2006年全国非遗保护大幕拉开,那一年“盛典西安”活动在大明宫遗址举行。借此契机,市群艺馆有了要将民间文化遗产向公众展示的想法。当时非遗底子很薄,需要保护艺人、需要宣传非遗,要展示就展示大件。如今位于文艺路北口的市群艺馆,7到9层是市非遗博物馆的所在地。当年为了展示砖雕“唐大明宫”,硬是将3楼腾出来做了一个陈列室,专门摆放砖雕“唐大明宫”,一楼则摆放了多个石雕钟鼓楼。

在西安群众艺术馆7楼的展厅,王泰来站在自己复原雕刻的唐大明宫前,雄赳赳地直起腰,像是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与其说这是一件耗时16年才完成的艺术品,不如说这是他用毕生的理想、智慧、血泪铸就而成的荣耀之碑——放眼望去,11个城门、4个角楼、4座朝堂、38座大殿,亭台楼阁,精细入微,栩栩如生。那个年代不像如今传统文化复兴,“王泰来16年做成一件事,体现了他的学术精神和工匠精神,更表达出他对西安文化的无比热爱。”在工艺上,他又借鉴镂雕、透雕等技法,还将建筑上的榫卯结构取代传统的砖雕拼接手法,从而使得砖雕艺术品的规模不再受砖体大小的制约,可以完成大规模的制作。

而在现在新时期下的万堂砖雕可以用在那些地方,万堂砖雕可叫合成砖雕亦可叫冷陶砖雕,从质感、色彩到重量与传统砖雕难辨你我;特性多优于传统砖雕,具有质密、抗冻融、抗冲击力、负重强、耐磨、高耐腐、与建筑同寿命等特点;可油漆喷涂、贴金、做旧处理、彩绘。施工便捷是万堂砖雕的最大变革,常规砖雕是镶嵌式与建筑同砌,但新中式建筑多是钢结构和混凝土,或贴瓷、石材干挂等建筑,而万堂砖雕就是针对已经完工的建筑做内外包装的,砖雕图案具有立体感强、胎底薄,可与任何胶合剂结合、可钉可铆等特点。不论是王泰来的砖雕“唐大明宫”还是万堂砖雕,都是新中式砖雕艺术的发展和进步,艺术的层面是欣赏的,艺术的应用是生活化的,砖雕艺术会更多的出现在人们新中式装修风格的建筑里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