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领域到底有多深?如何做到细致学习中医?

 tjboyue 2019-06-03

学习中医学,要明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才能成为一个大家

首先,要分清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辩证基础及其八大流派

中医基本理论是以《黄帝内经》里描述的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逐渐演变派生出不同的流派。

根据流派创始者的学术宗旨、研究角度、方法与手段的不同,以及研究者的哲学观念、所处的地域环境和医疗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医经和经方两大宗派。其中,以针灸和切脉见长的称为医经派;以使用药物方剂者见长的则称为经方派。

医经和经方派几千年来,在中国中医历史舞台上轮流交替,但理论始终没有突破阴阳五行思想的束缚。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之前,总体上,医经派占据主流;《本草纲目》出现之后一直到清代末期,医经派日渐式微,经方派逐渐占据中国社会医学主流。

医经派和经方派再具体细分,又有以下几大派别:

“伤寒学派”,“寒凉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补土学派”,“温补学派”,“滋阴学派”,“温病学派”。

这八大学派基本上都以《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为指导思想,以“伤寒”为辩证基础,各自发展出各自的的具体方法和学说。

其次,要分清所选流派与其它流派的区别与联系

分清中医各流派之后,就要认真研究各流派的特点、方向和特长,以及各不同流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然后,选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流派,全力以赴。突破之后,再逐渐扩大至其它流派。时刻明白各个流派的特点特长,在具体学习和实践中慢慢体会把握。这个对于学习至关重要。

第三,要关注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认知区别与联系

随着科学认知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医学不言而喻的强势对比,独立于科学认知之外的中医理论和学说,不管是任何流派,其古老的学说与现代科学认知都会有十分剧烈的冲突。

在这方面,导师和师傅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和深刻认知导师和师傅似乎不是太多。不论是自学,还是有导师指导,师傅领路,学习中医的每一个学子都要在这方面有充足的的思想准备才行。

选择学习中医的任何人,都会在不同阶段遇到“科学认知”与“中医理论”严重冲突,让你二选一的难题。谁都逃不过。这个时候,你就会很纠结啦。

第四,等你明白了,你也就晚了

很多时候,很多事儿,对于学生,尤其是对于学医的人都是,等你明白了,你也就晚了。此话有深意,不宜再发挥!聪明的你,自己慢慢悟去吧!

祝所有学习医学(包括中西医)的学子都能学有所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