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抓紧收藏 | DSM-5 在线量表详解

 lsjtg 2019-06-03

上海年会精选

DSM-5 在线量表

主讲 | 余萌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博士生

主讲 | 王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教授

王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教授

余萌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博士生


导语

常有人在美利华公众号后台问“DSM-5量表是什么?”“要怎么用?”“怎么获取计分方式?”

2019美利华上海年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博士生余萌为大家带来了关于《DSM-5量表》的详细讲解。

介绍框架

  1. DSM-5在线量表来源

  2. DSM-5在线量表内容

  3. DSM-5在线量表中文版使用和获取

1. DSM-5 在线量表来源

为什么在DSM-5中加入“在线量表”?

从DSM系统以来,这是首次规模化地呈现配套的在线量表。将在线量表作为单独的一个部分,有80页,可见在DSM-5中突出其重要性。

虽然在DSM-5中依旧是对不同障碍的类型进行划分,但工作组已经意识到精神障碍并不总能完全被某个单一类别的障碍所界定。因此,在DSM-5中对所包含的障碍进行了结构式重组,比如与诊断相关的发育性问题表述:

1.在各章节组织上的改变更好地反应了生命的过程,开始通常是儿童期诊断的障碍(神经发育性障碍),到结尾更多是老年人的障碍(比如,神经认知性障碍);诊断上与年龄相关的特定性因素(比如,症状在儿童中可能的表现);在某些地方,还将性别和文化因素也整合在障碍中。

2.整合遗传学和神经影像学最新研究(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

3.将自闭症、艾斯伯格综合征及广泛性发育障碍综合进自闭症谱系障碍中;

4.简化双相和抑郁障碍的分类;

5.为一致性和清晰性对物质使用障碍进行重组;

6.人格障碍在概念上的过渡:虽然之前已经确认了人格障碍维度化方法的好处,但从单个障碍的类型诊断系统过渡到基于人格特征的诊断系统还尚未被广泛接受(DSM-5中仍沿用之前类别划分系统)。因此,在第三部分,提出了“混合型”的模式,并配套相应量表,以指导未来的研究、区分6个特定障碍在人际功能评估和病态人格特征上的表达,也提出在人格特征表达上以更加维度化的描绘取代特定的人格特征。

7.新障碍及特征(第三部分):是为了突出那些需要进一步研究但还不足以作为正式精神障碍分类、但可供常规临床使用的障碍。也列入了13个症状领域中症状严重程度的维度化的测量,以对症状的严重程度水平进行量化。

8.在线功能强化。

DSM-5工作组的新发现:(无数共病的和家庭中疾病传播的研究结果,包括双胞胎和分子遗传研究)许多障碍“类别”的边界在生命进程中比DSM-IV认识到的有更多的流动性,以及归属为单一障碍的许多症状可能以不同的严重程度出现在很多其他精神疾病中。

Level 1 和 Level 2 在DSM-5书中,被称为“跨界症状量表”,cross-cutting symptoms measures

接下来介绍纳入每个部分的考量,其中,将水平1、水平2和严重程度量表合在一起来介绍。

1.1  Level 1 & Level 2 & 严重程度:  分类诊断 v.s. 多维诊断?

5轴诊断能够满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要。

5轴诊断所涉及的内容和DSM-5在线量表的个别量表所涉及内容相对应:

轴V的GAF量表 vs .WHODAS量表,

轴II诊断人格障碍 vs. 测量人格特质的PID量表等。

5轴诊断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受医师知识面等种种因情况的限制,因此需要进行统一培训,结合国情使用

相似之处:多轴诊断和多维诊断系统都是试图从多个领域获得有临床意义的信息。

不同之处举例:多轴诊断中,轴1诊断的仅仅是引起注意的或临床中明显的症状,而多维诊断可注意到所有症状,包括没有达到诊断标准的,但对患者治疗有意义的症状。

[Oken, & Donald. (2000). Multiaxial diagnosis and the psychosomatic model of disease. Psychosomatic Medicine, 62(2), 171-175.]

1.2  残疾评定量表 (WHO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 2.0,WHODAS)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残疾,包括了躯体和精神方面。

1.3  人格量表 (PID-5): 分类到维度的转变?

模型之间竞争补充说明:Widiger (2005)回顾了以往的研究,总结了18种维度模型。

这一段引用前后的逻辑是,维度模型很庞杂,各有优劣,不能单独说某一种好或是某一种不好(解释不能搞“零和博弈”,这是一个比喻,意在说要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赢,而非相互竞争)。

所以需要以整合的角度吸取各方面模型的优点。

因为大五人格模型(描述正常人格)得到广泛的实证支持,提示了无论是一般型人格还是病理性人格都存在共同的因素或是结构。

之后就有研究发现,与正常人格相比,病理性人格缺少一个维度,即开放性。上述的发现给dsm工作组提供思路,他们回顾以往特质模型,整合了各模型所提出的特质,进一步因素分析发现了PID-5中提到的五个维度,25种特质。

自DSM-Ⅲ出版以来,业界针对人格障碍的分类诊断模型提出很多批评,例如高共病性、效度不足以及临床应用性不佳等问题,所以有关人格障碍的替代性诊断方法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Frances,1982,1993;First,2007;Widiger等,2005)。

2008年,DSM-5人格及人格障碍工作组负责开发效度更好、临床实用性更好的替代性评估模型(AMPD),其成果是2011年发表的“人格功能水平量表(LPFS)”及2012年发表的“DSM-5人格量表(PID-5)”。

1.4  早期发展与家庭背景:加入文化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残疾,包括了躯体和精神方面。

不仅在第三部分编制了背景、文化相关的量表,在第二部分诊断标准里,也涉及到了“文化相关的诊断问题”

DSM-5 在线量表的“诞生”

对于量表的评估效果,进行信效度的验证。

2. DSM-5 在线量表内容

接下来,对每一部分量表的介绍、使用方式进行一一介绍。

包括有什么、可以用来测什么、怎么测?

2.1  水平1 跨界症状量表 (Level-1 Cross-Cutting Symptom Measures)

2.1  水平1 跨界症状量表 :使用方法

2.1  水平1 跨界症状量表 :举例(成人自评版)

2.2  水平2 跨界症状量表 (Level-2 Cross-Cutting Symptom Measures)

评估不同领域的精神状况

2.2  水平2 跨界症状量表 :使用方法

2.2  水平2 跨界症状量表 :举例(成人自评,水平1 v.s. 水平2)

水平1和2 大部分对应,但自杀观念、精神病、记忆、分离以及人格功能尚无对应。猜想如下:

水平二量表是根据已有量表改编而来,上述无对应的领域要么目前仍无相关信效度较高的作为参考或是有专门测量的工具

2.2  水平2 跨界症状量表 :举例(成人抑郁)

具体计分方式,是根据量表算得粗分,然后根据计分方式转化表换成T分数,具体T分数与症状程度对应如下:

≤55           没有至轻微

55~59.9    一般

60~69.9    中等

≥70           严重

 2.2 Level 1 & Level 2:  优点及作用

基于普通医学的系统性回顾量表(可作为精神病理方面的回顾方法)

鉴于此,在DSM-5在线量表中,更多使用多维度。

操作简便举例:201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跨界症状量表-level 1 作为间断、易懂的心理健康问卷也可在非临床样本(大学生)中使用,并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Bravo, A. J., Villarosa-Hurlocker, M., & Pearson, M. R. (2018). College student mental health: An evaluation of the DSM–5 self-rated level 1 cross-cutting symptom measur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30(10), 1382-1389.)

 2.3 严重程度量表 ( Specific severity measures) 

每一种量表改编或摘自临床实践中相对简短、信效度较高、广泛应用、操作简便的量表。

2.3  严重程度量表 :使用方法

严重程度量表的分量表包含了DSM-5中大多数的障碍,但是没有包含自闭症谱系跟社交交流障碍、神经认知障碍、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性功能及性别烦躁、排泄障碍等的障碍。

2.3  严重程度量表 :举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成人自评)

简捷快速、自评、临床医生评定;不能代替诊断,是针对当页PPT内容

对于严重程度量表,需要和跨界症状量表做出区分, 跨界症状量表重在评估相关症状领域,而严重程度则落脚疾病/障碍层面进行相应严重程度的评估

通用哀伤自评量表

国外丧亲和哀伤领域的研究涌现出了许多用于哀伤自评量表,先主要就最常用的量表列举如下。

这些哀伤自评量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多用于评估丧亲后的身心表现,形成了早期的哀伤检查清单,不仅局限于哀伤,包括了抑郁等其他内容,覆盖全面,相应的题目也会出现冗杂的问题;

另一类则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病理性哀伤反应的诊断评估量表,这类评估工具关注的就是非适应性的哀伤反应,其中最常用的是Prigerson编制的复杂性哀伤问卷和延长哀伤问卷。

Level1、Level2和严重程度量表使用流程总结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残疾,包括了躯体和精神方面。

2.4  残疾评定量表(Disability Measures)

所有维度都是基于ICF(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的分类)系统发展的对应ICF两个维度:活动局限、参与限制

2.4  残疾评定量表:举例 使用方式(自评版—理解与交流维度)

所举例的修订版本来源于北京协和医院

基于IRT计算题目难度,并权衡题目难度和题目得分的计算机程度可在WHO官网获得

2.4  残疾评定量表 (WHODAS):加入的意义

加入的意义:

 在WHO的概念框架里,一种疾病,与其相关的痛苦,功能损伤和残疾之间重叠被描述为显著的,部分的或者不存在的。

在ICD的诊断系统里,这些与精神疾病相关的方面并没有被概括进障碍诊断标准里。而DSM5的症状里有与疾病相关的痛苦,功能损伤。例如:“临床意义的痛苦和功能损伤”的诊断标准。

2.5  人格量表(PID-5)

简版的可行性:maples(2015)基于项目反应理论检验了缩减版的pid-5能够测量出dsm-5中的人格特质模型,不影响其对病理性人格的检出,这为简版的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简版只包括了5个特质,每个特质5道题

2.5  人格量表(PID-5):使用方法

1.反向计分的项目有:7、30、35、58、87、90、96、97、98、130、141、154、163、176、208和213共16题。

计分方式注意事项:

  如果某一特质方面有超过25%的缺失,则不使用相应的方面分数,而应使用修正后/指派(Prorated Score)

Prorated Score=(部分原始的分【已回答项目的得分综合】*测量该特质方面的项目总数)/实际回答的项目数

如果某领域内任意方面得分不能被计算,则该领域得分不能被计算。

2.5  人格量表(PID-5)

负性情感—情绪稳定;分离—外向;对抗—随和;脱抑制—尽责;精神质—清醒

  1. 所有个体都可以在特质维度上被定位,不同程度的适用于每个人;每个维度存在两极之间。与病理性一极相对的另一极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适应良好。(如极端善良的个体允许自己反复被别人利用)

  2. 每个特质的术语范围不同,较为宽泛特质维度的被称为领域(domain)——描述了宽泛的行为倾向 特定的特质维度称作方面(facet)——范围很窄的行为领域中包括容易共同出现的方面的谱系。

  3. 领域的本质:被广泛验证和重复的人格模式的五个领域——大五人格(big five)或人格的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的适应不良变异型

2.5  人格量表(PID-5):举例—成人自评完整版

可以求总分或平均分

2.5  人格量表(PID-5):人格障碍诊断的“替代模式”

1.人格功能水平包括:自我(身份、自我引导);人际(共情、亲密度)——人格功能水平量表(LPFS)

2.病理性人格特质:pid-5测量:人格变异的多个维度

人格功能的因素

一、自我:

1.身份:个体感到自己的经历是独特的,有明显的自我和他人之间的界限;自尊心的稳定性和自我评价的准确性;有能力且能够调节较大范围的情绪;

2.自我引导:追求一致的和有意义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利用假设性的和亲社会的内在行为标准,有成效的自我反思能力;

二、人际:

1.共情:理解和尊重他人的经验和动机,容忍不同的观点,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2.亲密感:与他人关系的深度和时间长短,对亲密的渴望和能力,反映在人际行为的相互性看法。 

2.5  人格量表(PID-5):人格障碍诊断的“替代模式”—边缘型为例

2.5  早期环境与家庭背景

2.5.1  早期环境与家庭背景:早期环境与家庭背景量表(父母/监护人评定版)

量表,早期发展(6题),早期交流(4题),家庭环境(9题)

2.5.2  早期环境与家庭背景:文化形成访谈(以CFI为例)

2.5.2  早期环境与家庭背景:文化形成问卷(CFI)

3. DSM-5 在线量表中文版的

使用和获取

DSM-5在线量表修订项目小组

3.1  DSM-5 在线量表中文版:翻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