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蟹养殖户如何减少发病?这份河蟹疾病防控技术请收好

 jdjdnjjdj 2019-06-04

作者:北京水世纪 周成成

河蟹从放养到捕捞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磨爪、甲壳溃疡、肠炎、烂鳃、水鳖子、抖抖病、上岸不下水等等。养殖前期就有部分塘口出现河蟹伤亡,到了中后期如果还不重视,会越来越多。那么这些疾病是不是有这某些共同的特性呢?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才能减少河蟹发病呢,下面我们就从免疫学的角度去看看。

从免疫学角度考虑螃蟹生病主要是具备以下条件:

A:恶劣的水环境

B:致病微生物

C:体质弱的养殖生物

D:病原体感染到发病的时间

F:以及其他因素

一、恶劣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

1.养殖密度大平均每亩1700以上

2.苗种运输条件差

3.水体中某些指标超标长期超标

4.水体受到污染如农药残留、水草青苔腐烂、秸秆腐烂、大量饲料浪费

5. 天气不良如闷热、梅雨、台风、冰冻、大雨、高温、忽冷忽热

6. 水环境变化恶劣如蓝藻爆发、塘口水混

水体亚硝酸盐超标

如何才能改善恶劣的环境条件

1.常换水,一般每隔7天左右换水1/3,每隔30天左右换水1次。

2.常增氧,有微孔增氧机的塘口,晴天中午常开增氧机

3.常解毒,长改底,长补草,护草,保草

4.长用中草药制剂杀菌解毒防病。

5.适量使用生石灰10斤每亩每米水深,半月一次,高温期6下旬7.8.9慎用。

6.常调菌,常培藻,常用螺丝。

7.适时加深或降低水位。

常见的水产用中草药

二、致病微生物主要来源

1.清塘不彻底,池底淤泥厚,没清淤,使用生石灰量少,清塘不标准,对清塘不重视,或马虎清塘

2.水体中,苗种,螺丝,水草,青虾,花白鲢,投喂的小杂鱼饲料,水鸟等等。

如何才能减少致病微生物

1.清塘,清淤一定要注重,清塘是养殖能否成功的基础,决定养螃蟹能否成功的1/4。

2.定期的使用碘制剂、氯制剂、溴制剂,一般4月消毒两次,5月消毒3次,6月消毒3次,7月消毒4次 (一星期一次),8月消毒4次,9月消毒3次。放螺丝,放虾蟹苗,放水草,放鱼及时消毒。

3.定期的改底,一般4月建议改底1次至2次。5月每隔10天一次。6月每隔7天左右一次。7月每隔5天使用底改一次。8月每隔3至5天一次。9月每隔7至10天左右一次。

4.使用中草药如大黄、五倍子、板蓝根、大蒜、适量使用食盐。

5.补充有益菌,如弧菌天敌、黄金益菌素B型、优加益生菌、多效活水源等。

三、体质弱的螃蟹来源

1.打洞的河蟹,螃蟹打洞吃食少 2.敌杀死塘口螃蟹体质弱 3.残肢断爪螃蟹体质弱 4.入裂缝的螃蟹体质弱 5.脱壳期的螃蟹体质弱 6.缺营养的螃蟹体质弱 7.水体中任何指标超标的螃蟹体质弱

如何才能减少体质弱的河蟹

1.常用Vc,常补钙,常补微量元素,乳酸菌拌料,常用肝胆泰乐、高稳维西、生命元。

2.有微孔增氧机的塘口,晴天中午多来增氧机。

3.早期多种水草。

四、病原体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

一般病原细菌随意水温的升高而加快繁殖速度,一般发病期三天到几十天不等。如果在发病期内,加入适量糖类,或者菌类培养基、肥水膏等,会加快有害菌的繁殖速度,加速发病期的到来。

如何延长发病时间

1.常增氧,常消毒。

2.定期培养友益微生物,如弧菌天敌、黄金益菌素B型、优加益生菌、活力益水素。

五、其他因素

1.敌杀死中毒的处理方法:主要表现为螃蟹爬上岸,或草头。躁动不安,身体失去平衡,随意中毒时间的延迟河蟹出现肌肉抽搐,僵硬,附肢脱落,并出现报团,或相互打架等行为。敌杀死的浓度与螃蟹伤亡量成正比。一般相同浓度蟹苗容易死亡,成蟹要相对好一些。

敌杀死中毒的解救方法:换水连续7小时以上,全塘泼洒抗激灵+黄金多糖,开增氧机曝气。可以适量使用生石灰10斤每亩。

2.阿维菌素中毒的处理方法:主要表现为螃蟹步足和獒足撑起,经过若干个小时后恢复正常,部分死亡。青虾表现为躁动不安,上下跳串,接着行动缓慢,不时侧游,侧翻,反应迟钝,最后游泳足停止摆动,最终死亡。

阿维菌素中毒解救方法:目前没有好的解毒方法,换水连续7小时以上,全塘泼洒抗激灵+黄金多糖,开增氧机曝气。

如果大家都能按照上边的方法去做,积极的去预防。不要等河蟹出现死亡了,才想着去治疗,一般当河蟹出现大批量死亡,治疗成功的几率不大!如果大家对河蟹疾病这一方面重视,相信大家的养殖一定能成功。

作者:北京水世纪 周成成

本文版权属于水产养殖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