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旋轉舞台/魔術鋼琴家/阮 阮

 youxianlaozhe 2019-06-04

  圖:著名鋼琴家郎朗日前在法國與德韓混血鋼琴家Gina Alice舉行婚禮/資料圖片

  六月二日,著名鋼琴家郎朗和德韓混血鋼琴家Gina Alice傳來婚訊,二人在法國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引一眾網友祝福。

  說起郎朗,我想,大眾並不陌生,學鋼琴的,不懂鋼琴的,專業的,非專業的,或多或少都會對他有些自己的評價。尤其是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的一撥學琴熱,讓不少琴童都將他視為偶像。在音樂方面,我算不上有所作為,但也因為十數年的學鋼琴經歷,而對郎朗和他的琴藝略有研究。

  記得,上一次聽郎朗,應該是他的貝多芬協奏曲的錄音。坦白說,我覺得他錄的貝多芬協奏曲和我想像中的是有些背道而馳的;聽到的都是郎朗,而貝多芬的聲音似乎被淡化了,埋沒了──那種為命運而吶喊的聲音變成了一種華麗的個人抒情。而這,恰恰就是郎朗演奏的風格,華麗且適合大型歡慶舞台。

  我知道,有些古典樂愛好者對郎朗的琴技是有疑問的:他眼珠子有的時候是瞪得太大了,腿踢得太高了,手舞足蹈太滑稽太多餘了,不夠尊重原作者……可是,我想大家都無可否認的一點是,他彈琴的時候你根本不可能離開他的音樂思路,揮揮手,走向另外一個方向。不提對作品的研究,單說他對音色的把握是很少有人能夠達到的。尤其是在意想不到的顏色悄然展現的時候,那種感覺完全就是魔力。

  所以,我常認為,郎朗的演奏更像是一場黑白鍵上的魔術,讓人在原本熟悉的曲調上聽出意想不到的郎朗式元素。

  叔本華(A.Schopenhauer)認為音樂是藝術的最高體態,高於繪畫,文學,雕塑;因為它是抽象的藝術,是人類情感最直接的表達,不像繪畫等借助客觀形態來表達主觀意識。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聽眾會在聽到某些樂章時,就無法控制地流下淚水。

  無論音樂界的人對郎朗是如何褒貶不一,他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他對音樂的熱愛以及他的看似無限的激情和極其豐富的想像力,也的的確確是值得讓人敬佩的。另外一點,就是他對中國甚至亞洲文化做出的貢獻,從開班辦學,到將鋼琴藝術更具深度地在華人社會中傳播……郎朗能成為當代鋼琴家中的佼佼者,絕不僅僅是琴技高超這樣簡單。

  我從來沒有見過西方著名音樂學院會把最大的音樂廳拿出來做大師班,尤其是鋼琴大師班。在美國和加拿大,聲樂是件非常受人歡迎的藝術──這和西方音樂史有着很直接的聯繫。上流社會總是對歌唱家或與聲樂有關的活動抱有極大的熱情;對鋼琴相比之下就少一些。

  可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當郎朗到訪紐約的曼哈頓音樂學院時,最大的音樂廳裏坐滿了人;有些是紐約上流社會的紳士淑女,有些是衣着體面的亞裔華人,即便是到場的學生裏也有鋼琴專業的和非鋼琴專業的。在三十年前,我們可以想像一個中國音樂家能夠在美國,在紐約,如此受歡迎麼?在郎朗成名的同時,他讓世界多看看中國,他也把中國作曲家的作品介紹給了世界。

  如果你是一個聽古典音樂僅僅為了尋求理性、知性的滿足的人,或許你會不那麼喜歡郎朗的演奏方式。但是音樂的目的是什麼?我認為最終還是去感動別人,不論你做的是搖滾、金屬、流行還是古典。那麼如果你想被感動,不妨偶爾聽聽郎朗,因為他玩的不僅僅是音樂,而是魔術,是激情。

  這個魔術鋼琴家用他的成功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的音樂實力,如今,願全世界也能祝福他的婚姻美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