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81.小柴胡汤加石膏、半夏厚朴 汤治疗眩晕案

 学中医书馆 2019-06-04

徐某,男性,48岁 

整体情况:中等身材,瘦高个。 

就诊时间:2017.05.23 

头晕3年,患者3年前出现头晕,无天旋地转,恶心呕吐,无头痛,在贵阳输液, 

中药治疗,症状好转,但每因感冒后反复发作,4天前头晕又作。 

刻诊:头晕,口干口苦,心烦,脾气急躁易怒,胸闷,觉得气喘上不来,咽喉有 

异物感,有痰易咳,口干欲饮,以饮冷开水为适,不欲饮食,无恶寒发热,无恶 

心欲吐,无腹痛腹泻,无四肢冰冷,大便偏干,小便正常,睡眠尚可。 

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沉细。 

眩晕—少阳、阳明,太阴合病。邪犯少阳,枢机不利,痰湿阻滞,郁而化热,上 

蒙清窍。 

柴胡20g,黄芩15g,半夏15g,党参10g 

生姜12g,厚朴12g,茯苓20g,苏叶10g 

桂枝15g,石膏20g,苍术30g,天麻25g 

四剂,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头晕,口干口苦,为邪犯少阳,在半表半里,口干欲饮,心烦,大便偏 

干,舌尖红苔黄为热入阳明,为小柴胡汤加石膏方证,头晕,胸闷,咽喉异物 

感,有痰易咳,痰湿蒙蔽上,中焦,气机舒展不利,为半夏厚朴汤、苓桂术甘 

汤。 

服用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按照上方加减调理。 

“食谷欲呕”、“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干呕、吐涎沫、头痛”    

另外,本案例也不能用苓桂枣甘汤,《伤寒论》第65条:    

“发汗后,其人脐下有悸者,欲作奔豚,苓桂枣甘汤主之”。    

苓桂枣甘汤也可以治疗水饮内停上冲导致的头晕沉、胸闷气短,但此方之水饮部 

位偏于下焦,多在肚脐以下的小腹部,故条文曰“脐下有悸”。 

吴茱萸汤的病位涉及中焦和上焦,且寒饮上冲较严重。    

患者经过调整后症状好转。后继续守方加减,在微信上问之,头痛未在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