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生阴阳

 厚德载物乾 2019-06-04

中医是一门遵循自然规律的学科,中医伤科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亦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学好中医伤科,必然要对自然有一定的感悟;而中医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天人相应,人的机能变化是根据自然规律而来的。老一辈学习中医的都要求看《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这四大中医经典。什么叫经典呢?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就是经典。这四大经典是老一辈必须研读的书籍,现在很少有人去认真的学习这些经典了,现在学习中医的都是以教材为主,比如现在的《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等等,有二十来门中医课程。而这些中医课程的编辑大都以这中医的四大经典为模板编排,其很多的知识都来源于这四大经典当中的一部分。

《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最早记录于刘歆的《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我们学习中医就要了解中医当时的文化,在中国主要有三种文化,儒、释、道。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道德经》大家都知道,这是老子的一本书。老子出生在什么年代呢?大约是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佛教大家都知道是外来教,它传入中国的时间具体无法考究,有的说是公元前272226年,有的说是公元前2年传入。佛教在中国盛行于唐朝。我这里例举这三大流派有什么意义呢?中国传统文化最早的就是道文化和儒文化。而中医四大经典都是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就已经编著了,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包容性,中医亦是如此,那么我们研究中医,学习中医就要对当时的一些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而《皇帝内经》开篇是《上古天真论》,其中有一段话,我认为是这篇最重要的一段话,这段话是“上古有真人者,提挚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这个“道生”二字值得重视。老子出生时间在《黄帝内经》成书之前,说明老子时期的文化思想对《黄帝内经》的成型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那么老子对“道”是什么认识呢?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亦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个“道”是什么呢?它是一个运动的轨迹,也就是一个规律。“名”是什么呢?有道就产生了“名”,春夏秋冬就是“名”。春夏秋冬就是地球围绕太阳与五大行星而运行的轨道产生的,我们给它定了一个名。可为什么还要说“非常道”'非常名'呢?常是常一不变的意思,“非常道”表明我们不是拥有一个,我们也不能拥有一个恒常不变的道,如果道是常道,是不变的道,比如春天,如果永远是春天,那我们吃什么?没有春天的的生,就没有夏天的长,更没了我们秋天的收获了。如果永远是冬天,那么我们就只好在冰块上面睡觉了。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个“道”指的就是自然规律,人要健康长寿首先要“提挚天地”也就是遵循自然规律。

而“提挚天地”就需要“把握阴阳”。《素问.阴阳离合论》提到一个法则“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里提到把握阴阳的关键是掌握“一”。老子也提了一个法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也有一个法则“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且在老子的《道德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些文字的描述都有一个共同的过程,无生有,有再分化的过程。这个“一”指的是什么呢?《老子》有一句话叫做“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合。”这里说的阴阳就是“阴抱阳”的一种和合状态,“一”是界于有和无之间的一种状态,也是太极的形式,进可以无限划分为万有(万物),而退就是一种虚无状态。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个“一”,把握住阴阳的这个和合状态,无论阴阳如何去划分,都离不开它的根,都离不开“一”。

《灵枢·经脉》篇中提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人始生,先成精”这个“精”字就是“一”,人也是从无到有。这个“精”是怎么来的呢?本来没有这一个人,而他的父母交媾后,父母的精融为一体,形成了受精卵,这个受精卵就是人体初始的“精”,这个“精”是父母的和合之气,这个“精”再分化演变而形成人体;所以中医一直强调一个“精”。这个“精”首先演变的是什么呢,是“脑髓”;而“脑”虽然为髓海,其亦是元神之府,也就是神藏于“髓”中。髓为精所化,故而脑髓是“精抱神”(阴抱阳)的一个状态,再进一步形成人体的四肢九窍和脏腑器官,这才形成了完全的人体。当人体形成后,其精神魂魄也就进一步分开到其他脏腑。神藏于心,而精归于肾,心肾交感而产生气机变化,人体的气机变化由此就离不开心肾的交感,由气机变化而决定了人体的生、长、壮、老、已。也就是人体的生长发育全部由心肾的交感正常与否来决定,人体的疾病形成亦是由于心肾交感出现了异常。

而人体健康的标准在中医认为要“精充、气足、神旺”,这个精由肾所藏,神由心所藏,那么这个气指的是什么气呢?这个气指的是胃气,也叫中气。不少医家总结过一句话“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胃气是怎么生成的呢?我们看看自然界,自然界中植物是否生长茂盛,取决于雨水和阳光是否充足;这植物的茂盛是单纯的太阳照射,和植物的根部吸收水分吗?我个人认为不是这样的,不少植物是不需要太阳直接照射的,有的植物被太阳照射反而会死亡。比如养花就有一个花颜:“阴茶花、阳牡丹、半阴半阳四季兰”。这说的就是阳光对花的作用。那么植物茂盛与否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阳光照射到地面后,地下的水吸收了太阳照射的热气后,这个热气再蒸腾水,这个带有热度的水升腾去滋养这个植物的根,植物的根得到这带有温度的水,才会枝繁叶茂。

在自然界,这个土中带有热度的水就是一个阴阳和合状态,只有这种和合状态的水才可以滋养万物,万物随这阴阳和合之态的改变而改变。土是太阳光与地下之水的一个交换场所,而人体的土是我们的脾胃,脾胃是肾和心交感的场地,肾和心交感正常,就会促进脾胃化生饮食而形成胃气,也叫“脾胃之气”,也叫“中气”,脾胃之气再化生为气血(血抱气),气血得到化生才会进一步的去充养形体。我们人体的气足,指的就是我们的胃气要充足。而气足的前提是精充,神旺,只有精充神旺,心肾才会正常交感而化气。而“胃气”也是一个阴阳和合之气,胃气一分为二就形成了我们的“卫气”和“营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