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国展书法隐藏了这些秘密,搞不清就是盲目参加

 三平斋 2019-06-05

国展是书法界的一项综合性展览,可以说它代表着全国当前书法的综合水平。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和表象,通过书法展来展示当前文化发展的走向,也是对当前全国书法创作整体水平的一次检验。

中书协分党组书记陈洪武先生认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书法复兴以来,中国书法已出现了很好的发展势头,各个书家不仅在技法的挖掘、以及文化、精神层面的领悟和深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有大量的书家对上述层面进行了深度融合。陈洪武书记的这个定义,在中书协这些年举办的各类书展上就可以看得到,它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但是,就目前来说,书法界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极是有很多的书家在精研传统,他们只认为古代的经典作品才是真正的书法,一味地向传统要能力,对古代传统书法精钻精研,从技法上讨'真经',日临夜仿,心追手摹,精益求精,另一极是大肆营造书写的艺术性,个性太过强烈,表现形式太过张扬,离古人太远,他们把能张扬个性的书写,当作自己的乐趣,认识超前,创新过激,脱离了群众的鉴赏能力。这两种极端,都不是真正的书法,前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进得去,出不来了,后一种是个性太强烈,出得来,进不去,这都不是国展书法所提倡的。面对当前书法的现状,中书协举办的国展书法大赛,就是一个导向的作用。

专家:国展书法隐藏了这些秘密,搞不清就是盲目参加

那么,作为一次书法国展来说,它的导向或是风向标是什么呢?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八十年代书法复兴以来所经过的历程就会有一个大概的思路了。第一届国展,那时就是规规矩矩地向传统学习,因为经过了文革以后,人们对古典作品放弃的时间太长,这是国家层面上对书家的一个倡导,它要求各个书家把手伸进传统的口袋里,在那里向古人取经,学习古人的技法、字形、章法等,这是要求书家师古师法,也是鼓励提倡更多的人参与到书写中来。而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书法也随着时代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导向要求,书当随时代,一个时代就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书法就要反映这个时代特征,是文化大背景下的艺术创作。

专家:国展书法隐藏了这些秘密,搞不清就是盲目参加

对于当前的国展来说,书法必须具备扎实的传统功底。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书法是古人的发明创造,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学习书法,就要从古人的经典作品学起,这里面技法是主要的,也是重要的,如果一个人不向古人学习,缺乏基本的、扎实的传统功底,那就是无本之木,是闭门造车。传统功夫、书写水平是国展作品考量的基本要求。传统里面也有多种碑帖,怎么样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就是对书写水平的一种考验了,这就需要书家要大量地实践,认真地思考,勤奋地创作才能得到。

书法还必须体现文化特征。书法本来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说的'字如其人'、'书为心画',实际上是说这个人的文化修养,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学养有多深,写字时心浮气躁,态度不认真,等等,这些问题从作品里就可以看得出。具体到国展作品中来说,如果在作品里写了错别字,或是内容上张冠李戴,人家评委一看一审,这都是硬伤,一准会被拿下。还有,作品如果燥气太重,或是气息板滞,让人看了不舒服,也会让评委看不上眼的。

专家:国展书法隐藏了这些秘密,搞不清就是盲目参加

总体来说,国展作品从整体质量上要求很高,不论是技法、内容、气息、境界等,都是评委考察的重点要素,这是因为被选上的作品,都是代表着这个时代的风尚,没有这些表现,是很难胜出的。我们要很好地理解中国书协在书法方面的一些导向问题,正如陈洪武书记所讲的,书法已经在嬗变了,而我们一些人的审美观念仍然没有变,或者是人们的审美观念没有跟上这些变化,这是很可怕的,也是会被时代所淘汰的。我们在创作十二届国展作品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是作一个'写字匠',还是搞书法艺术?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关于书法与写字的问题,这本来就是一个大课题,是需要单独来说的,今天说这一点,主要是强调国展作品中是不允许有写字的作品出现的,也是不允许个性面目太强的作品入展的。(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