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十九章:把根留住

 浴火重生生不息 2019-06-05




现实中的人们,对于趋利避害,求乐避苦,大富大贵,长生不老等有着共同的追求。


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正常的活好自己的一生呢?


君不见,那么多人在忙碌中把自己的心情和身体都搞坏了吗?多少人在人生的追求当中受尽煎熬,甚至丧失生命。哪怕就是过去的国君皇帝,看起来享尽荣华富贵,实际上也是苦不堪言,费心费力不说,王朝一旦被推翻,就是灭顶之灾呀!


今天的人们,会不会比过去的人们更幸福呢?若是只看物质生活条件,当然比过去好多了,但人们的苦恼减少了吗?很多人感到心比过去更累了,富有的人累,贫穷的人也累呀!当官的人累,普通百姓也很累呀!

你说这是怎么了?对此老子有什么办法吗?

在世界上,《道德经》被誉为“东方圣经”,又有“万经之王”之美誉。

以道看世界,生命就如同一个容器。

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往生命这个容器里装什么。

命运的秘密,就是你给生命装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

生命的痛苦,就是因为给自己的生命装进了低级和肮赃的东西。

生命的觉醒,就是懂得了将历经千年检验的圣人智慧装进自己的生命中!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九章,看看老子是如何演绎人生无敌的那种神奇境界的吧!

学经先读开经偈


太上玄深众妙门,如影随形难见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虚极静笃安心魂。

我把经文原文诵读一遍


治人事天,莫若啬sè。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在这一章告诉我们


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去掉自我欲念更为重要的了。去掉自我欲念,早早的皈依大道;皈依了道,就能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没有什么不能攻克,那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国运长久,就叫做根深祗固,符合长久维持之道。


   实际上,这一章的关键还是劝人皈道。理解这一章,也有个关键的字,就是。见到这个字,现代人很容易联想到一个词,就是吝啬,好像很小气的样子。实际上,这个啬字,本意是指农人之治田,务去其殊类,归于齐一也。用在此章,是劝人要小心主观,割掉自我欲念,早早皈依大道,不要再把自己主观上的各种念头拿出来捣乱,就如同农人在田里割除杂草一般。


老子在这一章中,做了一段首尾相连的逻辑演绎,起点是“治人事天”,终点是“长生久视”。过程中的环节呢?老子用了“啬”“早服”“重积德”“无不克”“莫知其极”“有国”“长久”七个逻辑链环。

在这一章中,老子似乎是在教导领导者治国安邦的逻辑。只是这个关于领导智慧的逻辑很特别:

1、治国安邦,要遵循大道的规律。

2、遵循大道规律,就要节制自己的主观欲望。

3、要能节制自己的欲望,就要早早地归顺大道。

4、能够归顺大道,就能够不断地积累生命的力量。

5、有了大道所赋予的道德力量,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

6、人间没有了什么困难,一切也就如履平地一样的顺畅。

7、一切顺畅了,才会有国家的长治久安。

8、有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家、领导人和民众,才算是有了稳固的根基。

9、有了人心和国家的稳固根基,这才是生命长生之道。

由此可见,老子依然是遵循着他自己提出的以大道来统领一切的思路。

老子在这一章中,教给了我们这样三个重要的道理:

第一,治人和事天两个事,最高原则是“啬”。对于领导者来说,治人,人也是道,领导者不归道,就一定会用自己心中那些像是杂草一样的念头来乱指挥。所以说,若要想领导别人或者管理别人,就必须要“啬”,也就是去除心中的自我杂念。这事天呢?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就是敬奉或者祭祀天地鬼神的意思,老子在这里所讲的天,实际上说的就是道;事天,就是敬畏和信奉道。为什么也要“啬”呢?既然要信奉和敬畏道,当然就要节制个人的主观意念,这是修道悟道的核心问题。关于“早服”,“早”是相对于“晚”而言的,“早”强调的是事先或者抢先,也就是要抓住一个“首要”;“服”是臣服和服从的意思,合起来说的就是要把道作为我们思考一切问题的前提性原则。


如果不明大道,自我必然膨胀,心中的主观意念就会与客观规律相对立,结果是受到规律的惩罚,这样做就会导致自我的失败。明白了大道对一切的决定性,就必然要做自我的节制,让自我的低级状态服从于大道的高级状态,让主观服从于客观。如果认可这一点,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就要首先明白我们所面对的对象的规律,而不是用个人的经验、知识或者思考来代替规律,就要学会聆听,就要坚持兼听则明的原则,就要主动去征求不同的意见,就要尊重执不同意见的人,而不是谁同意我们,我们就喜欢谁;谁反对我们,我们就排挤谁。在处理事情时,就不能在掌握信息不全、不真的情况下作出判断和反应,否则就会出错和出丑。在面对一个非人的客观对象时,如那种客观的物体,我们就更不能够靠自己的想象,而要想方设法的去了解这个客观事物的真相,这也是科学研究最核心的准则。

第二,“重积德”与“无不克”是人生中重要的根基。在明确了一切以道为根本和节制个人意念这样一个前提之后,后续的过程就是按照道的规律去做一切,这样就能够不断的积德,也就是能够生出道果,也就是用行动和结果来印证大道。世间的一切事情都是有道有规律的,而按照万事万物的规律去行动,就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在一般人看来,就是无不克的超级能力。


在现实中,出于私心和为自己积德的行为,世界上是无德的,因为他缺乏了道的前提。我们都见识过,那些做了一点好事就到处张扬的人,是不是不讨人喜欢?是不是暴露了他们自己的私心?是不是一旦不能满足他们的私心,他们就不做这种好事?这还算真正的做好事吗?实际上是做私事啊!这种私心当然就会被人看出来,还会有什么德可以积累下来吗?包括那些烧香敬神求福的人,我也是因为自己的私利而表现出恭敬的吗?因此,有道有德,无道无德,这是人间的铁律。


第三,按照大道的原则去做事,就是阴阳和合,就是无极的状态,就消除了世间人们的二元对立,也就能在万事万物万人当中这些阴阳和合对立统一,也都是无极的状态。人进入到这种状态,也就没有了对手和敌人。因为战胜了自己,完成了自我和万物的统一,也就无需再去战胜外界的事物和人。如此治国,就能够创造和谐的社会;如此生活,就能有幸福美好的生活;如此做事,就能无为而无不为,因为抓住了万事万物的根本,因为让自己的心完全与大道相合,这就是深根固柢,如此就能够长久、祥和和平安,就能健康长寿。


如此这般,因为没有冲突,国家就能和谐,就能长治久安,就拥有了人生和生活的稳固基础,人生也就能够长久和平安,生命也就能够健康和长寿。

总结起来,在本章中的老子思想,就可以用三个问题来表述:

老子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治人事天”的一个重要法则,就是“啬”:关键是,有想法、有能力、有权利的人能不放弃自我的欲念吗?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小贼大盗肯定会把天下搞个乌烟瘴气。【忠告】人生不复杂,看你用什么程序武装自己的灵魂。自我很小,私欲很脏,若是用这种力量,就一定是一个肮脏的人生。省点心吧,也许一切会更好!

老子问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早早皈依大道,自动积累德功。这是一个因果链条,没有道,就没有真正的德。有道有德,生命就会获得无穷的力量。【忠告】犹豫不决,耽误的是自己的生命!皈依大道,就是找到了生命心魂的家园!道生德养,人生就拥有无穷的力量。


老子问的第三个问题就是:老子告诉我们人生的根本,皈道养德,才是人生和生命的长久之道。【忠告】无道之人没有福气,无道之人积不下功德,无道之人难以长久。

我们将这一章老子的思想总结成《悟道箴言》,奉献给大家:

大道决定一切,学道就要节制自我。

一切遵道而行,就能印证大道玄妙。

人生一旦悟道,无我时也就能无敌。

悟道深根固柢,人生方能长生久视。

是不是领悟了大道之后去做一切事情都会变得简单而容易呢?


是不是人生的很多麻烦与苦恼,都是因为我们的主观在那里捣乱呢?


如果不能够战胜自我,求神灵灵验吗?闹鬼是不是自己的心里有鬼?

若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请跟我一起走进道德经第60章。

谢谢大家陪我一同学习经典,共同弘扬中华智慧。咱们下次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