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治维新比洋务运动高明太多?为何日本改革成功清朝却一败涂地?

 半梦书斋 2019-06-05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分两个问题来解释。

一是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为何一成一败?二是为什么日本的近代化历程通过明治维新就成功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要经过上百年艰难曲折的探索?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一成一败。

首先从领导力量来说,日本在倒幕运动成功后,建立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举国一致的政府,可以对改革进行统筹规划,并且采用强力措施保证改革计划的实施。反观当时的洋务派,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推行洋务的过程中,各自为政,并没有起到1+1大于2的效果。

其次就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来讲,明治维新远超洋务运动。明治维新是对国家的全盘改造,创造的是一个新的近代化的日本;洋务运动则是将西方技术嫁接到古老中国的机体之上,这古老肌体本身就运转不良,能为新技术提供发展壮大的土壤吗?

其三两国民众基础不同。日本社会主流价值观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接受了全盘西化的发展方向。中国的广大士绅则坚守传统儒家思想,认为西方技术是不是奇技淫巧,只会败坏人心。就算是洋务派,也认为只要将学习西方技术与中国传统制度与道德相结合,就可以使国家富强。完全没有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就是已经没落的传统制度及其相辅相成的传统道德。



其四,外部环境不同。同在东亚,列强将侵略的重心放在了中国,减轻了日本的外部压力。

第二个层次的问题是,为什么日本的近代化(或者说富强)通过明治维新一场运动就可以达成,而中国的富强则要通过上百年的艰难探索?

要理解这一问题,我们先看一段孔子和老子的故事。孔子年轻到周的都城拜会过老子。临别之际,孔子问老子有何赠言,老子张开嘴巴让孔子看。

看罢,老子问了两个问题:“你看我舌头在吗?”

孔子答曰:“在。”

老子又问:“你看我牙齿在吗?”

答曰:“不在了。”

老子挥挥手:“如此,你可以走了。”

我想,各位看官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柔弱胜刚强。牙齿坚硬,早亡。舌头柔软,命长。

中国的传统社会,极富弹性,极其成熟,生命力顽强,就像那柔软而坚韧的舌头。这一特点跟中国社会的两项制度有关。其一是科举制。科举制的存在,给人一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希望,为底层人民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在政治上为社会阶层流动提供了通道。



其二是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保证了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人们可以通过奋斗获得财富后,购买土地,跻身于地主阶级。在经济上为社会阶层流动提供了通道。

这两个制度的存在,保证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弹性,就算发生改朝换代,基本的社会制度很难发生变化,附着在这一制度上的思想观念更难以改变。这就注定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辛和曲折。

反观日本社会,自12世纪就按职业划定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士、农、工、商。想要通过科举改变命运,不存在的,日本传统社会的僵化,就像坚硬而脆弱的牙齿。土地也国有化,分配给大名和武士,严禁自由买卖。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土地制度,将社会流动性锁死,一旦遇到压力,整个社会极易崩溃。这就是为什么明治维新能够使日本脱胎换骨的深层原因。

写完这篇长长的问答,心里颇多感慨。古老的中国,文明高度发达,这是我们的骄傲。但是到了近代转型期,这发达的文明和成熟的制度又成我们前进的包袱。当今的中国,正处在复兴的关键阶段,诸君努力,中国加油!

谢谢各位读到最后,欢迎批评指正,共同成长。记得关注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