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企业做强做大,在大陆的企业家,绝大部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特别在我们纺纱厂这一行的经营者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纺纱厂,不像印染厂或者其他工厂,我们纺纱厂基本没有排放的,基本没有任何特许经营方面的限制,而且又是个用人大户,所以很多地方政府都会有所支持。 甚至在山东地区,稍微大型一点的财团,都要搞个十把万纱锭,不然好像挤不进山东富豪朋友圈一样。 纺纱厂要做大,核心是资金运作能力,还有政府关系政策支持,我们平常见到的魏桥、华芳、如意,都是这方面的超级高手,资金运作能力强大,政府层面工作开绿灯,造就体量大得惊人的纺纱集团。 纺厂的大很好理解,就是纱锭多产量大,那么,纺厂的强又是怎样呢? 我的理解是——持续的盈利和生存能力。 在一些资源型的行业,大,基本上就是等于强,例如矿产行业,例如能源行业,都是这样。 曾经,大陆的纺纱行业,也还真是大就等于强,那时候行业利润很高,基本不用考虑会亏钱,每生产一吨产品,那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不存在要亏钱,那还真是“大就基本等于强”。 但那个大陆纺纱的高利润时代过去了,相信也一去不复返了,那么,纺纱厂的“大”就跟“强”有所差异了,有些时候,如果操作不好,还可能相冲突。 那么,在这个时代纺厂的强是什么呢? 第一点可能就是销售能力强,这个肯定是第一位,无论是什么原因造就的销售能力强,都算是纺厂的强的最重要部分。 每个纺厂打造自己的销售渠道的方法都不一样,这里我也不多说,但我真见过不把销售当一回事来抓的纺厂,这样脑袋秀逗的纺厂还真让人觉得是行业奇葩。 第二点应该就是能够更低成本的快速生产出客户满意的产品了。 这句话包含很多意思哦,生产出来的产品能不能快速销售到客户,产品是不是很明确的质量指标,如果产品生产出来只是堆在仓库,也没有明确的客户目标质量的话,第二点是没法谈的,那样的生产,还是在追求“大”而不是“强”。 有了明确的生产质量指标和交货要求,那么就可以谈怎么按客户需要更好的生产产品了。 选择怎样的原料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 原料的指标又好十几个,主要指标就六七个,哪些指标最重要,那些指标对CV值影响大?那些指标对棉结影响大?那些指标对粗细节影响大?那些指标对强力影响大? 很多行家都只是指导价格和等级,其实还真浪费不少钱。 选择怎样的配棉方法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 配棉方法很多种,按客户需要按原料情况,都有不同的方法,但可惜,大部分厂家说配棉理论说一大堆,实际操作的时候就是看看仓库里面有多少个批就混进去就是了。 这样对待配棉工作的工厂,多海里去了,这是对成本的最大浪费。 选择怎样的生产工艺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 在实际操作中,按客户质量要求调整全线工艺,这么理想化的事情,凭我自己的本事,是做不到的,我也只能调整几个基本数据而已。 当然,还有一大堆平常工作中的事情,例如能够把单台产量开到多高,能够把指标推到多好,配棉能够用多少落棉,落棉率可以压到什么水平,用棉量可以做到多低,这都是平常工作中不停的需要攻关的。 纺厂的强,需要一个核心管理团队,这个核心必须能够处理各种各样的临时问题,应对订单,调整生产。 纺厂,不是资源型的行业,或者以前曾经是,反正现在不是。 这个时代的纺厂,必须“强”,“大”才有意义,否则都是负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