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二十四史,为什么偏偏《资治通鉴》才是帝王之书?专家揭秘

 松林阅读 2019-06-05

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文明,一共经历了24个朝代,后世为前朝修史的惯例一直没变过,存世的史书也是比比皆是,但有一句话却让人回味无穷,那就是“《资治通鉴》才算得上是帝王之书”,那为什么史书那么多,为什么偏偏《资治通鉴》才能称得上是帝王之书?

历史二十四史,为什么偏偏《资治通鉴》才是帝王之书?专家揭秘

说起《资治通鉴》名字的由来,需要提一下宋神宗,是他给这部史书起的名字,原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思就是,参考以前的事件,来辅佐今朝的治理。

历史二十四史,为什么偏偏《资治通鉴》才是帝王之书?专家揭秘

其实说起被称为“帝王之书”的原因可不仅仅是这部史书的名字,而有很多方面。

大名鼎鼎的《史记》是纪传体通史,为什么称作纪传体,因为《史记》将历史划分为一小段一小段的故事,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类似于《项羽本纪》《刺客列传》以及《陈涉世家》这一个个小篇幅的故事,也是是缺少一部分前后因果关系,或者说是因果关系不明朗,读史之后很难让人有一种被一条线穿起来的感觉,这样也就仅仅能当做故事来读,当做一种研究历史的史料,对治国的作用不是很大。

历史二十四史,为什么偏偏《资治通鉴》才是帝王之书?专家揭秘

而《资治通鉴》不同之处就是,它用了编年体来叙述,也就是按时间延续来叙述整个时代发生的事情,这样以来,各种时间的前因后果很容易展现出来,例如对汉武帝的评价“孝武内穷侈靡,外攘夷狄,天下萧然,财力耗矣”,一语道出根本,对内开销过大,对外征战极其耗费国力,导致领土毫无生机,国力财力消耗过大。对后世帝王也有一定借鉴作用和。

历史二十四史,为什么偏偏《资治通鉴》才是帝王之书?专家揭秘

另外《资治通鉴》所写的内容也极其客观,没有之前史书那种传奇色彩,也就是削弱了个人英雄主义,偏重从大局上来看待问题。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物,就去读纪传体,如果想了解一段历史,那就编年体,如果你想了解一段历史的前因后果,那么你就去读《资治通鉴》。

历史二十四史,为什么偏偏《资治通鉴》才是帝王之书?专家揭秘

其实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的时候,想得不仅仅是成一部史书,而是一部能对后世有参考意义的史料。几千年里,后朝编撰前朝历史,向来是一个惯例,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后世炫耀的资本,大多数史料都缺乏客观评价,一是保证权力交接的合法性,极力贬低前朝尾声时候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二是弱化昏君在位时的功绩。为什么魏征在编写《隋书》的时候,刻意抹杀掉隋炀帝的两大功勋,科举适度和京杭大运河,要知道的是科举制度沿用了两千年,是各朝各代不能缺少的重要人才选拔机制,同时京杭大运河保证了封建王朝同时对南北方的统治。

历史二十四史,为什么偏偏《资治通鉴》才是帝王之书?专家揭秘

而司马光从一开始便抛开了时代的观点,从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诠释了前朝对后世所应该有的借鉴意义。所以,《资治通鉴》被称得上是帝王之书也是实至名归的。

那么小编的叙述到这里也就说完了,你们有什么好的意见或者不同的观点都可以留言给我~感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