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还能续命150年?

 最爱历史本尊 2019-06-05

1

公元881年1月8日,这一天对大唐的朝臣来说,是一个相当不吉利的日子。

两天前,黄巢的军队已然攻陷唐都长安的门户潼关,现在正驻扎在霸上,准备随时打进长安。

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要打要谈要跑?怎么打,怎么谈,怎么跑?

大伙儿没了主意。正想找唐僖宗商量的时候,却木然发现:

皇帝已经逃!跑!啦!

——唐僖宗跟着他的宦官“阿父”田令孜,带着若干后宫人士仓皇出逃。因为走得急,竟然忘了通知群臣。

老板跑路了,搬砖的只能干瞪眼。

一周后,黄巢在长安称帝,国号“大齐”。而唐朝的大臣们则怀着懵逼、委屈的心情,一个个成了义军刀下鬼。

昔日安史之乱,两都失陷,玄宗奔蜀,人们都以为这大唐要完了。没想到仗打了几年,大唐竟然挺了过来。

如今国都再次失陷,甚至连朝臣也搭了进去。形势之惨比安史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回大唐该收摊了吧?

呵呵,想多了。

2

大唐是见过地狱的。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毫无征兆。

之前的大唐歌舞升平,万国来朝。可安史突然来了这么一下子,大唐差点背过气。史载安史之乱期间: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

“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盛世的坠落,不仅带走了繁华,更是让人口锐减,国力也随之大大衰退,可谓惨不忍睹。

早在那个时候,就有很多唱衰大唐的声音。比如李白诗里就写了:

三川北虏乱如麻,

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

为君谈笑静胡沙! 

说安史之乱跟永嘉之乱有的一拼了,那唐朝岂不是要步西晋的后尘?

 安史之乱,玄宗奔蜀。

——然而唐朝并没有完。

如今黄巢兵锋肆虐,虽然折腾得唐朝够呛,但想瞬间毙命却也做不到。

公元884年,一个朝代谢幕了——谢幕的不是唐朝,而是黄巢的“大齐”。

自安史之乱后,到公元907年朱温建梁,大唐这已经被打烂的王朝居然又活了近150年。

唐朝一共才享国289年,居然一多半的时间都在苟延残喘?

唐朝为何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这其中原因有很多,不过在最爱君看来,下面这两个因素是重中之重。

3

一个政权能长久生存下去,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有句话唐太宗总是提起,这句话大家都很熟:

“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安史之乱虽然让唐朝狼狈不堪,但却没把唐朝一撸到底,原因就在于没有夺走对唐朝来说最重要的东西:

民心。

由于安史战乱的破坏,大唐昔日的盛世一去不复返。而叛军残暴,百姓苦不堪言。

之前歌舞升平,而今兵连祸结;之前酒足饭饱,而今民不聊生。多好一个“盛世”,让安禄山给砸了。

虽说唐玄宗晚年昏聩,宠奸任佞,最后酿成大乱。但朝堂之上的政治倾轧,平头百姓自然不会知道那么多,也不会在意:

谁给好日子过,我们就跟谁走。

而对精英阶层来讲,辅佐君王建功立业那是政治正确。虽说玄宗后来把皇帝当跑偏了。但安史叛军的表现更让人望之生畏,所以自然还是站在李唐这一边。

▲ 剧照:唐玄宗。开元盛世一直让唐人无比怀念。

有了民心,就有了“正统”。李唐政权因此便有了存在的合法性。

不会有人再去追究当年唐高祖是如何从老杨家得到天下,唐太宗又是如何干掉了亲兄弟成功上位,而武则天又是如何女主当国,立威天下。

“正统”,成了李唐手中当之无愧的政治王牌。

拥有这张王牌,唐朝就有了叛军无法企及的号召力。所以安史叛军终不能有所作为,二帝四王之乱也对唐朝无可奈何:

拥护唐朝的人,总是远远多于反叛的人。

如此,江山何忧?

4

有民心固然好,但只有民心显然不够。

后世北宋被金兵攻灭,送靖康耻大礼的时候,天下民心还是在的。然而宋都开封一被攻陷,整个帝国立马瘫痪。如果不是建炎南渡,恐怕金人当时就能一统天下了。

国都陷落,王朝灭亡。自古以来大多数朝代都是这样。但唐朝却没有这一层担心:

数数看,作为唐朝国都的长安,终唐一代被攻陷了多少回?

安史之乱的时候,唐朝两个皇帝,玄宗入蜀,肃宗北上灵武;

吐蕃攻陷长安的时候,代宗东奔陕州(今河南三门峡)

二帝四王之乱时,德宗西逃奉天(今陕西乾县)

黄巢之乱的时候,僖宗又入蜀;

朱玫之乱的时候,僖宗再度出奔;

唐末李茂贞攻长安,昭宗东奔华州(今陕西渭南)……

没有哪一个朝代像唐朝这样,国都数次被攻陷,王朝居然还不亡的。而唐朝也因此成为秦朝一统六国之后,寿命第三长的朝代。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拜唐朝的藩镇所赐。

都知道藩镇是唐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但唐朝之所以能挺过安史之乱,还坚持那么久,也是藩镇功劳。

对此,宋代史家有评论说:

“弱唐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

 安史之乱

自从唐玄宗的爸爸唐睿宗设立“节度使”以来地方的势力便不断增长。尤其随着节度使权力的扩大,在掌握一方财、军、政大权之后,地方之于中央,独立性越来越强:“外重内轻”的局面渐渐形成了。

安史之乱之所以爆发,便跟这种地方分权的形势密不可分。安禄山起兵的时候,身兼三镇节度使,坐拥十几万唐朝正规军精锐。而在当时全国不过十个镇而已。

于是在叛乱之初,兵力空虚的中原很快被安禄山横扫。在攻陷长安,赶走了唐朝朝廷之后,安史叛军的兵势达到极盛。

然而,赶走了朝廷并不能让安史叛军赢得战争。因为其他几个镇还在。并且,他们跟安禄山一样,也都具备相当的独立性,不会因为唐朝中枢的瘫痪而乱作一团。而这些镇的节度使,还都效忠于唐室。

哪怕“上意不达”的时候,北边的郭子仪、李光弼等,照样领军跟安史叛军掐;而江南那边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安乐之余还将钱粮源源不断地供应到北方平叛前线,继续支撑着风雨飘摇的大唐王朝。

分权地方的唐朝,就像九头虫一样:掐了其中一个头,并不能把它怎么样。

攻下了国都,赶跑了皇帝,却不能亡其国。安史叛军如此,后来的那些叛乱者也如此。

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吸取教训,建立了“神策军”。这支军队作为大号的“禁军”,直接归中央统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内轻”的局面。

而地方的藩镇,在黄巢之乱以前,大多数是不反对中央的。

 晚唐中原藩镇割据

此时的唐朝既有政治牌,又有军事牌。即使在晚唐黄巢之乱之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唐朝朝廷也不失为一个“加强版的超级藩镇”。在那种纷乱的局面下,只要唐朝皇帝不作死,必然不会有哪个藩镇想不开,主动把唐朝朝廷作为目标的。

除非唐朝皇室权威不在,而天下藩镇一家独大。

5

黄巢之乱平定,过了20年后,大唐帝国日暮西山。

数次战乱,民心早已不在,“人心思唐”成为旧事。

此时的唐昭宗,手里的禁军也早已败光,“避难圣地”四川也变成了独立藩镇:

皇家再有难,却逃无可逃。

抬眼望东,占据河洛的朱温已然羽翼丰满,李克用打不过他,李茂贞也打不过他:这天下俨然朱氏一家独大。

公元904年,穷途末路的唐昭宗被朱温强迁到洛阳,旋即殒命。

这次,大唐是真的要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