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家庭兴旺发达,必须要懂得的教子、爱子之道

 果果w65k9gp8te 2019-06-05

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家是港湾,是人生漂流休息的温暖港湾;家是岸,是我们人生航行的起点和终点。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离不开对子女的爱护与教育,下面让我们一起共同学习教子、爱子之道。

· 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礼记》

解释:君子对于孩子,爱他,但是不要表现在脸上;差使他,但不要表现在仪态上;教导他要用道理来诱导他,而不是强制他。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颜之推《颜氏家训》

解释:们疼爱自己的子女,很少能做到一视同仁的。从古到今,因这类的事情而产生的问题太多了。那聪慧俊秀的孩子,当然值得赏识喜爱,那愚蠢迟钝的孩子,也应该喜爱怜惜才是。那些受到偏宠的孩子。虽然本意是想以自己的爱厚待他,反而害了他。 赵隐王如意的被杀,实际上是 父皇刘邦造成的;刘表家族的覆灭,袁绍的兵败失地,都是由于偏爱孩子造成的。这件事例都可以作为灵龟明镜,为后人提供借鉴。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 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 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颜之推《颜氏家训》

解释:我看世上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加以教诲,一味溺爱,常常做不 到这一点。父母对孩子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过于迁就,任其为所欲为。应该训诫的,反而加以奖励;应该呵责的,反而一笑了之。孩子懂事 以后,以为从前所作为符合规范,骄横轻慢的习性已经养成,这时才去管教他们,即使将他们捶打鞭挞至死,父母也难以树立威信。父母越来 越忿怒,孩子对父母的怨恨也越来越深。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终将要败德破家。孔子说过:'少年形成的性格,就会习惯成自然。'俗话又 说:'教育媳妇趁初来;教育孩子要赶早。'这话说得很对!凡是不能很好教育子女的父母,也并非要让子女走向犯罪,只是难于下狠心呵责怒骂,怕伤了孩子的脸面;不忍心鞭鞑,怕孩子受皮肉之 苦。可是,比方说,一个人生病的时候,怎么能不用汤药针灸治病呢?又应该想想那些勤于督促训导孩子的父母,怎么会愿意呵责虐待自己的 亲生骨肉呢?实在是不得已啊!

然则爱而不教,适所以害之也。《传》称鸤鸠之养其子,朝从上下,暮从下上,平均如一。至于人,或不能然。《记》曰:父之于子也,亲贤而下无能。使其所亲果贤也,所下果无能也,则善矣。其溺于私爱者,往往亲其无能,而下其贤,则祸乱由此而兴矣。——司马光《家范》

解释:家长对子女如果一味溺爱而不懂得去教诲,恰恰是害了孩子。《左传》说:鸤鸠鸟在喂养孩子的时候,早晨从上到下轮流,晚上从下到上轮流,始终能平等对待,没有偏向。人反倒不能这样。《礼记》说:父亲对于子女,一般都是偏亲聪明有才干的,而对于才能差一些的就不太喜欢。如果为父亲的所偏亲的果真有才有德,不喜欢的果真是品行才能很差的,那还算是不错的;然而,有些做父亲的因溺于私爱,往往是偏亲那些无品行无才能的,而疏远品行端正有才能的。那么,家里的不和与祸乱就从此而生发了。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大恶,入手刑辟,归于故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之,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司马光《家范》

解释:做母亲的,不担心不慈爱,担心的是懂得慈爱却不懂得教育。古人曾说过:“慈母败子。”慈爱却不教育,使子女变得不成材,使其作恶多端,遭受刑罚,走向灭亡,这不是别人使他一生失败,是他母亲让他失败啊。从古到今,像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不能详细的一个一个地数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