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续喝了十年的老白茶,看完这四点,才发现白茶还是喝错了!

 小陈茶事 2020-03-20
连续喝了十年的老白茶,看完这四点,才发现白茶还是喝错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仙人掌这样有个性的植物,不少人会在桌案旁养上一盆。

耐旱、坚韧不拔、生命力强大的仙人掌,时不时浇上一点儿水,就足以养活。

读过这样的新闻,一名男子,给家中的仙人掌浇了十年水,到头来却发现,这盆仙人掌竟然是塑料的!

实在是一场捉弄。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到朋友茶馆喝茶,遇到位喝了十年老白茶的前辈。

喝老白茶,并且还喝了十年,这茶龄足够当不少人的喝茶师傅哇。

作为后辈,自然不能错过机会,要多讨教一番。

连续喝了十年的老白茶,看完这四点,才发现白茶还是喝错了!

当时,刚好带了份2015秋寿眉饼的茶样,便拿着向老前辈指教。

说明来意后,这位老前辈十分和气,打开茶样袋看了眼,闻了眼,便说道,这茶还得再存,枣香不够浓,颜色也不够老。

诚然,这撬下来的茶饼薄片,沉郁的枣香气息,确实不及整块、整箱的茶饼来得明显。

但,这颜色不够老,是指这近四年陈的老白茶,年份不够高吗?

几句交谈后,老前辈拿出来一泡老白茶,一边泡茶喝茶,一边继续聊老白茶。

喝过几杯茶后,却有了个意外的发现。

这喝了十年老白茶的前辈,竟然一直都对老白茶有着误解!

具体原因么,先卖个关子,下文细说。

连续喝了十年的老白茶,看完这四点,才发现白茶还是喝错了!

《2》

误区一:老白茶的枣香,是发酵出来的?

不少人都知道,在白茶中,枣香是极为难得的香型。

通过直接嗅闻,在干茶饼中很难闻到。

大部分储存良好的白茶饼中,只能闻到果香,枣香相对而言比较稀少。

真正的老白茶,香型走得是沉稳踏实路线。

单个茶饼的枣香是淡淡的,只有打开一整箱子干茶饼,在开箱的刹那间,箱子里会涌出一股子干燥的、温暖的、浓郁的,像是煮红枣汤一样的香气。

这里需要注意,干茶饼的枣香,关键词在于干燥与温暖,并非张扬浓烈的款型。

一开始在和那位老前辈喝茶时,他提到枣香淡,原以为说的是茶样袋中的茶,香气不够明显。

但到了后来,喝到那位前辈泡的老白茶时,才反应过来,他指的枣香浓淡是什么意思。

同样是撬出来单独一泡的老白茶饼,老前辈手中的那泡,光是打开包装嗅闻就十分明显,枣香甜得要发腻。

连续喝了十年的老白茶,看完这四点,才发现白茶还是喝错了!

这样甜腻的枣香,闻起来实在是种怪异的感觉,显得潮湿和闷钝。

正常的白茶饼,工艺和山场俱佳的情况下,细胞中的胶质与氧分子缓慢交换,在密封干燥的环境下不断呼吸吐纳,发散出来的枣香,沉郁而干燥。

而前辈的这泡老白茶,枣香闻着甜腻,但略微发闷,像是重度发酵或是渥堆得出来的甜。

将心里的想法,委婉向前辈表述后, 前辈说出了语出惊人的话。

“白茶的后期储存,就是发酵,没有发酵哪里来得枣香?”

“枣香越浓越明显,才是储存好,发酵到位的老白茶!”

干燥、密封、阴凉处储存,存茶湿度在40%-45%,温度控制在25℃-30℃常温储存的白茶,怎么就成了后期发酵呢?

制茶过程不揉捻、不杀青的白茶,从头到尾都是微发酵!哪里来得储存过程中,后发酵会出枣香的说法?

白茶需要后期发酵才会出枣香,这是那位喝了十年老白茶的前辈,对老白茶枣香最大的误解!

连续喝了十年的老白茶,看完这四点,才发现白茶还是喝错了!

《3》

误区二:老白茶的汤感,是喝进去就甜?

见过不少爱喝茶的朋友,认为一杯好茶的汤感,是喝起来甜。

这固然没错,优质的茶叶在山场和工艺的加持下,茶氨酸含量丰富,各种可溶性的茶多糖、茶单糖含量丰富。

在泡茶喝茶过程中,这些物质一同释放到茶汤中,为茶汤增添清甜润口的滋味。

但这种甜,是一种清雅的、恬淡的、舒适的清甜。

如同雨后山林中,清新的富氧空气,夹着林木野花杂草,一同传递出来的清凉清甜气息。

白茶中,经过多年岁月打磨后得出来的老白茶,在内质物不断发生良好转化后,茶性甘和,风味醇厚。

老白茶饼的得来,经过一段坎坷的历程,先是被晒干,被烘干,放上一段时间后,再被蒸软,被压饼,被烘干。

最后再是细心的储存起来,经过漫长的岁月等待后,历经沧桑后方能得来。

基于这种种历练,老白茶饼的滋味,必然是醇厚的,内敛的,功力深藏的。

连续喝了十年的老白茶,看完这四点,才发现白茶还是喝错了!

优质的老白茶汤,一喝进嘴里,最先感受到的,必然是绵柔劲道的汤感,并非一喝入口就很甜,甚至甜得过头。

白茶与全发酵的红茶不同,判断好白茶的汤感标准,并非是喝进去甜,而是看汤水的醇厚度。

那位前辈泡的老白茶,刚一喝入口,却是发甜,但汤水却很薄,无味。

换句话说,汤水的内容不够,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喝茶印象。

并且,喝过三冲茶后,那款老白茶的茶汤,少有香气和滋味的起伏,实在不似好白茶该有的状态。

更为重要的是,喝茶过后,没有韵味,少有回甘,感受不到回甘返上来的甘甜。

“这茶怎么没回甘啊?”

老前辈呵呵一笑,这是好茶,喝进去就甜,哪里还需要回甘?

这下倒是愣住了。真正好的白茶,其实不应是喝进去甜,而是回甘返上来甜,嘴巴里有着甘甜舒适的体验,还有回甘生津感。

喝进去就甜,并且甜得过头,没有香气滋味起伏,没有回甘,是绝非是好白茶的做派!

连续喝了十年的老白茶,看完这四点,才发现白茶还是喝错了!

《4》

误区三:色彩单调,是老白茶的常见外观?

岁月悠悠流转,悄然间改变了一切。

一饼白茶,从新茶慢慢走向老茶,模样自然会发生改变。

像是秋寿眉饼,叶片挺括亮丽,茶梗内部胶质丰富,在长时间的储存过程中,模样会慢慢发生改变。

如同一件崭新的军大衣,历经多年后,慢慢褪去亮丽的色彩,版型不再挺括,慢慢变旧。

秋寿眉饼在长时间的储存下,原本鲜亮的五彩色,慢慢变得沉稳,过渡到黄褐、墨绿、古铜色交织。

原本的色彩层次,依旧清晰可见。

自然陈化得来的老白茶,颜色看起来是自然的,还得层次感,慢慢渐变。

连续喝了十年的老白茶,看完这四点,才发现白茶还是喝错了!

那天,一起喝茶前,那位老前辈评价到2015的秋寿眉饼,颜色不够老。

等到后面,交谈过后,便直言问到,为什么您觉得,这茶饼会看起来不够老呢?

前辈便细细说道,这白茶的储存变老,都是有规律的,储存上三年五载的茶,叶绿素早该氧化不见了。

你的茶饼里,叶片上还带着绿色,自然是不够老。

这,真正的老白茶,叶片不应该带绿色?怎么可能呢?

看到那位老前辈拿出来的茶后,一时间明白了为什么。

那位老前辈那天拿出来的茶,据说是年份是近七年的寿眉饼。

但从颜色上看,整体的颜色特别单调,成呈现出一致的黄色、咖啡色和褐色。

新茶时期,原本色彩呈现丰富的寿眉饼,怎么会存成了单调呆板的颜色呢?

连续喝了十年的老白茶,看完这四点,才发现白茶还是喝错了!

白茶中,叶片舒展的寿眉茶,绿色是叶片的主基调,内部的叶绿素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春茶秋茶。

秋寿眉叶片在绿色的基础上,再加上了几分褐色、古铜色、墨绿色,呈现出浓淡深浅的转化。

以绿色为主的寿眉茶,在正常的储存过程中,叶绿色并不会完全被氧化殆尽,而是发生缓慢的转变。

秋寿眉中的绿色,随着储存年份的增高,会从鲜艳、娇嫩欲滴的绿逐渐加深,往更深的色系转变,而不会单调一致的咖色、褐色一片,毫无生机。

真正的老白茶,叶片哪里会完全没有绿色,色彩单调一片,完全失去层次感呢?

正常品质的白茶,无论储存多久,叶片的色彩层次,都不会消弭。

如同一幅旧画,鲜艳的色彩会褪去,在图案花纹依旧清晰可辨!

那位喝了十年老白茶,深信老白茶就该是深咖色、褐色一片的老前辈,看来是被做旧茶,影响太深!

一片痴心付老白茶,不料成了错付!

连续喝了十年的老白茶,看完这四点,才发现白茶还是喝错了!

《5》

误区四:真正的老白茶,存量有很多?

物以稀为贵。

在白茶圈中,年份在五六年以上,货真价实的老白茶,少之又少。

尤其是,年份再往上的老白茶,十年陈的老茶,数量更是像翎毛凤角般。

早几年,白茶的市场远没有今天那么火热。

整体的白茶行业规模,也没有如今那般大。

早十来年前,茶圈中还是铁观音的天下,真正专门做白茶的人并不多。

倒退十年,少有大厂能留下几千上万,甚至十几万的白茶库存量。

就算有,也在这两年内被高价收购,私藏下了。

所以说,可以百分百的肯定,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这么多货真价实的老白茶!

连续喝了十年的老白茶,看完这四点,才发现白茶还是喝错了!

不少茶友刚接触白茶时,会对白茶的年份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世界上的老白茶,数量有很多。

十年的、二十年的、甚至三四十年的都有,在某宝上遍地开花。

但这样的想法,其实是错的。

月销过百,过千,甚至过万的十年陈老白茶,它的进货渠道到底来自何方?能有如此源源不断的老白茶产出?

在白茶市场如此紧俏的情况下,能稳定提供老白茶货源,并且还优惠便宜卖?

天底下从来不会白白掉馅饼,这些能远远不断提供十年陈老白茶的某宝店家,货源的唯一渠道 ,在于做旧!

通过做旧,2019的茶可以摇身一变,成为2009的茶,才能产出十年陈的老白茶。

实际上,白茶圈中,年份足够老的白茶,少有在市面流通。就算有流通,价格也是十分贵的。

就算有,也不会拿到某宝、某东大量销售,造成老白茶满天飞的情况。

选购老白茶,要对白茶的年份要有正确的认知。

品质好,年份真的老白茶,哪里可能像是大白菜一样,漫天都是呢?

连续喝了十年的老白茶,看完这四点,才发现白茶还是喝错了!

《6》

兜兜转转,告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

这世间,有不少谣言,被人深信不疑。

如,地球是方的,天圆而地方。

几百年前,推着科学探知,被地圆说代替。

不破不立,若非不打破原有的错误认知,难以获得正确认知。

喝老白茶,若非树立正确认知,囿于原有知识,会让自己陷入盲区。

认定老白茶就该看着黑乎乎的,不应该有绿色;

认定老白茶的枣香,就该是甜甜腻腻的;

认定老白茶的汤水滋味就该是入口就发甜……

若是认定具有这些怪异特征的“老白茶”,才是真正的老白茶,那无论再过过久,也难遇上真正的老白茶!

喝了十年的老白茶,为什么会喝错茶?

囿于错误认知,画地为牢,方向走错,哪里能喝懂好茶!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