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节习俗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第五个月正是“午月”,也称为“端午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二):端午节为“九毒之首”鲜为人知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辟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 有驱魔法鬼之神效。 在端阳节,家家都以菖蒲、 艾叶、 榴花、 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明显端午节习俗不是单纯是纪念日含义,而且具有养生的含义。 端午节悬艾习俗 “五月五,过端午”。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而据相关资料显示,农历五月也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便有了驱邪、消毒和避疫的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将端午“三宝”艾叶、金银花、菖蒲带回家。但是为什么端午节为“九毒之首”?却鲜为人知。 (三):“九毒之首”与天门地户说在传统文化和古代天文学中,八卦的巽(辰巳位)位称地户;八卦的乾(戌亥位)位称天门。中国古达历法中临天门为吉祥,临地户为不吉祥,五月初五临近地户为之不吉祥,中国出行讲究择日,据唐《日知录》卷6有云:“唐朝新格,以正、五、九月为忌月,今人相沿以为不宜上任。”五月不宜上任的原因是五月是恶月,所以上任不吉。 天门地户示意图 但是为什么邻近地户就不吉祥呢?背后的原因却鲜为人知。 天门地户的本质是地球绕太阳公转所造成的冬至点和夏至点的日出方位和日落方位。 日出日入图 地户位置实际是冬至日太阳出没的起点,《黄帝内经》中说:“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是五月盛阳之阴也,阳者,衰于五月”古人认为五月是阳气衰落的月份,阳气在五月开始日渐衰落,天人合一人体内的阳气也在五月开始衰落,所以五月是一个不吉祥月份禁忌颇多,故而五月份有「九毒日」,为纵欲大忌! 2009年农历闰五月,能全两个月不同房,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所以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 九毒日包括五月的 “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廿五、廿六、廿七。” ,由此,才有了将端午“三宝”艾叶、金银花、菖蒲带回家避邪的习俗。 地户一阴生历法机理示意图 |
|
来自: 谨身节用华 > 《人生、俗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