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起:搞实战拳术的老前辈,他们最重视哪些训练? ——载2009年9期《精武》 读者问:看“武林大会”我十分困惑,运动员说是练传统武术的,练法却跟我们熟悉的传统武术十分不同,运动员重视练卧推、蛙跳、高抬腿、用脚靶踢腿等等,还重视两个人的对抗练习,请问韩老师,哪一种练法属于真正的传统武术? 韩起答:参加“武林大会”的拳手,他们的练法是真正的传统武术练法。 你说参加“武林大会”的拳手特别重视身体素质训练和对抗训练,好眼光,你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我跟你说,重视还是不重视身体素质和对抗这两项训练,恰恰是真传统与假传统之间最主要的区别。 当然,像脚靶,还有拳靶,即使在真正的传统武术练法中也是不曾使用的(倘若某传统拳术在过去便有拳脚靶训练,恳请批评指正,我在此表示感谢),还有跳跃练习,就我了解的情况,传统武术更多地侧重于蛙跳、纵跳、半蹲跳,而鲜见有高抬腿。还有卧推,传统武术虽有石担练习,但像现代卧推那样仰躺着“卧推石担”的练法,也不多见。老辈人更多的是站立推举石担。 吸取现代运动训练方式,决非对传统武术的背叛,大家都知道,两三千年以来,传统武术走的即是一条不断演化的路子,由这一点说,把有价值的训练拿过来为传统武术所用,不仅是对传统训练方法的丰富,也是对传统武术本来就有的创新精神的继承。 至于对抗训练,在津、京、冀等北方武林,过去称之为练散手。传统武术的技法训练,主要是在各种由浅入深的对抗方式中进行的(绝非不讲步骤、不讲方式的瞎打)。譬如我老师,他当年在吴秀峰身边二十年,后十年一直是在练散手对抗。只不过这些由浅入深、由简而繁的对抗方式,历来被前辈视为吃饭的家什,譬如吴秀峰就管对抗训练叫“饭碗”,管老师指导徒弟练散手对抗叫“给你饭碗”,就因为不轻易传,所以武林才不容易见到练习散手的步骤。 从文化比较的角度讲,当我们把传统武术与现代运动理论及训练做一对比时,我们能够发现,传统武术在重视身体和对抗训练这两点上,与一些现代运动训练有着惊人的一致,譬如研究散打的叶伟博士在统计了中外徒手格斗类项目的训练后指出:“对于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来讲,其核心竞技能力就是体能和技能------”(见叶伟著《我国徒手格斗项目(散打)优秀男子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体系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年)。 体能,简单说就是身体能力,即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技能,指在比赛中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对于武术来说,技能就是在实战对抗中完成拳法技术的能力)。 “核心竞技能力”指的是:在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运动智能这五项竞技能力中,对竞技水平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些竞技能力。 就是说,在突出身体训练和对抗训练这两点上,传统武术与包括散打在内的中外徒手格斗类运动,是完全一致的。 附带说一下,凡对抗性运动,从格斗类到球类,其技能训练都主要是在对抗中进行的。其实这一点不说大家也都知道。 现在,“武林大会”把拳手的训练录象放到电视上,它的好处,不仅在于以最快的速度、在最大的面积上还原了传统武术的真实训练,同时在文化比较的意义上,也无意中触及了传统训练与现代训练的异同问题,给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契机。 |
|
来自: chengyishippi...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