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 | 手掰、刀割、磨碎,给宝宝分药的方式五花八门。到底哪种更科学?

 尕蛋亲 2019-06-06

婴幼儿用药剂量和成人大不相同

通常需要分剂量

量不够达不到效果

量过大产生副作用

如何科学地分剂量?

或者寻找替代分剂量的策略?

是每个新手妈妈的必修课程

 从新生儿到青春期,同一药物的用法用量差异很大,医生通常根据年龄、体重或体表面积折算儿童的给药剂量,其剂量常为成人剂量的1/2、1/4等,尤其是新生儿,其剂量甚至为成人剂量的1/10或更小。

特别是对一些治疗窗窄(治疗浓度和产生毒性的浓度差距较小)的药物,准确分剂量成了保障婴幼儿安全用药的关键之一。

固体制剂如何分剂量?

片剂因服用方便,便于储藏等优点,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剂型,婴幼儿常需使用1/2、1/5片等剂量,常用的片剂分剂量方法如下:

1. 直接分片

对于有刻痕的药片,可用手直接掰分,如甲泼尼龙片(商品名:美卓乐)上的十字刻痕有助于将药片分为1/4片。

但缺点是对于需要分剂量成1/3或1/5的片剂无法直接借助刻痕准确分量。

2. 借助工具分割

对于无刻痕药片,可借助工具分割。有研究使用药片切割器、剪刀、厨房小刀分别分割药片,发现药片切割器分的实际质量与理论质最为接近。

此方法缺点同样是对于需要分成1/3或1/5的片剂无法直接准确分量。

3.磨粉分包

对于服用剂量为1/5、1/6片时,可将药片磨粉后分包。如苯巴比妥片(规格:每片30mg),若儿童服用的剂量需要调整为1/6片时,可取1片片剂置于研钵或者小碗中,研磨成细粉后,目测估计分成6包。部分胶囊剂也可将胶囊壳打开,倾倒出药物粉末后采用上述方法分包。

此法的缺点是,剂量越小越不容易分包,误差越大;分包好的药物容易吸潮,稳定性不确定等。

因此应尽量避免环境因素(湿度、光照、微生物、贮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分剂量包装后尽早使用。

4.制成混悬剂或溶液

将整片药物研磨成粉末或将胶囊内容物倒入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制成液体制剂,继而抽取所需剂量。

婴幼儿常用的益生菌制剂常采用此法分剂量。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商品名:贝飞达)可将胶囊内容物溶于温水或温牛奶中服用。难溶性药物加水后以悬浮状态存在,应将其摇匀后再量取,以保证剂量的准确性。

此法的优点是制成液体后容易定量量取,且便于加入果汁等矫味剂来改善口感。

但需注意:药物在水中是否稳定?药物是否会与牛奶、果汁等矫味剂发生相互作用?这些都会影响药效,使用该方法前可咨询医生。

并不是所有片剂都能分割、研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制备技术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片剂都能分割开或者磨粉服用。

· 多数的缓、控释片不具有可分性,如丙戊酸钠缓释片(商品名:德巴金)可以对半掰开服用,但不能研碎,以维持药物的缓、控释特性。

· 肠溶片掰开服用后,在胃释放可能刺激胃粘膜引起不良反应。遇到这类药物分剂量时,可咨询专业药师,寻求建议。

寻找替代策略

 片剂难以准确分量,有些还不能分割。那有没有什么替代方法呢?

液体替代固体

通常液体制剂比片剂等固体制剂更容易准确分量,常见的几种片剂“替代品”如下:

阿莫西林口服混悬剂代替阿莫西林胶囊

丙戊酸钠口服溶液代替丙戊酸钠片

西替利嗪糖浆剂代替西替利嗪片

使用滴剂

另外,滴剂比口服液更容易控制用量,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如儿科常用退烧药布洛芬混悬液(商品名:美林)备有滴管,可摇匀后用滴管量取,按滴数用药,更适合于3岁以下儿童。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