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药物“相面”

 大科技杂志社 2019-11-08

要想自己给自己当一名好大夫,那还真有必要学会——

不可不学的药物“相面术”

朋友,你可以不是文学家,但你不能因此就可以词不达意,错字连篇;你可以不是八级厨师,但你不能因此就可以胡乱烹炸炒,乱放酱油醋。同样道理,你可以不是大夫,但你同样不可以不学一点药物常识,偶然咳嗽几声就吓得连夜跑医院看大夫。

的确,在日常生活中,对付一些小感冒之类的常见小病,我们自己就可以当大夫,但前提是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当大夫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虽然很多,但最基本的技能之一,要算是学会给药物“相面”了。

我们知道,现代药物并不像采摘的野花、野草等中草药那样,有千差万别的形态。它们大多是从各种物质中提取出来的一些分子级别的物质,而且这些极其微小的物质必须聚集到一起,才能发挥作用。但究竟以什么样方式聚集在一起,才能更容易被人接受,也更能发挥作用,就有讲究了。这种讲究在医学上就叫做制剂。因为同样的制剂都有非常突出的共性特点,所以只要我们学会给这些制剂“相面”,我们就能很方便地找到更“最给力”的药物。

选便于携带的,第一眼看什么?

如果你要想把药物携带在身上,那你就要看看你眼前的药是什么模样,看看它是一粒粒小片片,还是一颗颗小胶囊。

说到白加黑感冒片,你可能吃过吧。这类用多种治病微量元素聚合成的小片片,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片剂。片剂主要的优点是剂量更加准确,使用方便,保存时间也长,而且还可以通过包衣保护药物,减少不良口感。另外的优点是,药片的形状、颜色、表面压制的文字还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地辨别药物,避免用药差错。但片剂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溶解并被吸收的过程相对较慢,而且有吞咽障碍的病人服用药片比较困难甚至危险。另外,对片剂按剂量进行分割也不够方便,更难做到分割准确,如要分成四分之一片、八分之一片,真的是很难做到。

如果你没有吃过白加黑感冒片,那你一定吃过速效感冒胶囊吧。这类装有多种治病微量元素的小胶囊,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胶囊剂。胶囊剂在使用和保存的便利方面比较类似片剂。胶囊有硬胶囊和软胶囊两种。硬胶囊中装的是药物颗粒或粉末,由于没有经过压制,胶囊壳溶解之后就能迅速释放,因此吸收较好;硬胶囊可以阻隔潮湿、光线,保护不够稳定的药物;也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口味。软胶囊可以包裹油状的液体,把鱼肝油之类的油状药物变成方便服用又没怪味的固体制剂。胶囊剂总体上能做到剂量准确,但缺点是无法分割,而且同样存在吞咽难的问题。

想药效来得快,往液体药身上看

如果你很想让疾病好的快一点,而且根本不想考虑携带是否方便的问题,那好,你就往液体药身上看。

你很可能喝过

板蓝根冲剂

吧,那你知道什么是冲剂吗?很简单,把治病的多种微量元素以小颗粒或粉末的形态直接摆在你面前,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冲剂了。冲剂都是固体粉末或颗粒,服用的时候都需加水混匀,只是两者加工方式有差异而已。这两种药剂的优点是易溶于水,易吞咽,易调整口味,还易吸收,还可以随意分割剂量,不过,由于没有专用的量取工具,分剂量不如液体药准确,携带也没有片剂和胶囊方便;没有水,想生吞硬咽都很难做到。与冲剂类似的,还有一种叫做干混悬剂的,这类药比较少,但你知道与冲剂类似,就行了。

既然用水冲服的药物药效快,那直接制作成液体药不就行了吗?这个点子,制药专家们早想到了。他们把治病的微量元素或颗粒及混合物直接混在水里,就变成了医学上所说的液体制剂。这类制剂的优缺点都很明显,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随意分割剂量,这对于需要按体重、体表面积等计算剂量的小朋友和特殊病人非常方便;而且,对于尚且不能顺利吞咽药片、喜欢挑剔味道的小宝宝来说,这类药物也很适用。不过,它也有缺点,缺点在于不方便携带,而且容易变质。更令人遗憾的是,许多稳定性差、对胃肠刺激大、味道很差的药物都不适合做成液体制剂。所以,在多种口服液面前,很多病都找不到各自的“克星”。

如有特殊需求,请再看一眼

不过,仅仅学会上面的“相面术”,你还不能毕业,你还要学会对药物“再看一眼”。例如,很多药物都对人的胃有或多或少的刺激性,但都要通过胃的消化吸收来达到目的,而此时你的病就偏偏就怕刺激胃,那这时的你,光看药物的固体或液体形态就不济事了。

那该这么办呢?这时,你就要看看药物的详细名称和标注,看看药物是否是“肠溶制剂”。这种制剂通常是在普通药片或胶囊外包裹一层肠溶材料制成的。肠溶材料在酸性环境如胃液中不溶,但可以在接近中性或弱碱性的环境——肠液中溶解,通过这种办法就可以使药物绕过胃部进入肠道再化解。这样的制剂有两个好处,一是保护遇酸不稳定的药物,二是保护胃部不受药物刺激。但它的缺点是这一层额外的包衣会导致药物的能量释放变慢一点,而且不能分割。

如果你嫌吃药次数太多,怕麻烦,那也有办法:你再看看药物的标注,看看你选的对症药物是否是“缓控释制剂”。这类药物可以使人服药次数减少,药物能量释放更加平稳,缺点是药物吸收和起效普遍慢一些,很多都不能掰开或磨碎,而且价格会贵一些。

如果你还想学更高一个层次的药物“相面术”,那就先会区分药物的类别,看看是中药还是西药;然后再多了解一些其他药物制剂的特点,如注射剂、气雾剂、丸剂、散剂、膏剂等等。即便你不想当药剂师,那么懂得这些药物的分类和各种制剂的特点,对自己治疗自己和亲友的病,都是有益无害的。

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药物“相面术”你要学到啥程度,关键看你自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