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下悸者

 猪王小屋 2019-06-06


《金匮》言心下悸者治以半夏麻黄丸,郭霭春、王玉兴之校注颇有质疑:“麻黄治心疾,《本经》不载,《金匮》亦此一例。《千金》卷十三第二‘安心散,治心热满,烦闷惊狂。’其方中有麻黄,是唐人犹有用之治心疾者,宋元以后罕见,明清人医案亦少见记载,诚慎之也。”

麻黄,一名龙沙,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确实未见疗心之效。郭氏疑之,故以“心下悸者”为“水气凌心所致的心下悸动不安”。水气凌心者,肾逆也。肾逆者,水病也。治疗水病有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或越脾汤,方中皆有麻黄,当取麻黄宣肺除逆之功也。然病水气必肾逆,而肾逆不一定病水气。此言心下悸者,当是火劫伤金阴虚津亡之象。火劫伤金则肺气壅遏,阴虚津亡则肾逆冲心。故取半夏安神,麻黄宣肺。安神则津生,宣肺则水顺,故心宁而不悸也。唐人安心散中,药品达十五味之多,其方中远志和麻黄配伍,葳蕤和紫菀合用,一如半夏麻黄功用,远志、葳蕤偏于安神,麻黄宣肺,紫菀温肺下气,合之毕成其功也。

宋元后罕见者,以火劫疗法渐渐鲜见其用罢了。若单单肾虚气逆而致心悸者,甘烂水缓之神效。今或可用冰镇之蜂蜜水,效果亦佳。后徐以温中之法,灸姜、灸甘草、灸白术温中加上白芍平抑肝气,养之自然见效。若脾胃极其虚寒则方中可加附子,若少气可加党参。因非火劫,故不需要宣肺,因而麻黄治心少见其用,明清人医案亦少见记载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