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动最光荣)夫妻井:二十米深的守望

 程穆泽 2019-06-06

(劳动最光荣)夫妻井:二十米深的守望

黄醒夫
2019-05-02 阅读698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在建的河南尧栾西高速公路东连二广,西接沪陕,建成后将风景优美但交通不便的栾川、西峡等山区县市与大都市高效地勾连起来。这条高速公路贯穿伏牛山腹地,地质条件复杂,为了桥梁稳固,桩基往往深及地下三四十米。但伏牛山区地下的花岗岩硬度极高,不少桩基就在悬崖边上,重型机械上不去,机械冲钻反倒不如人工。



高墩架起的庙子互通立交,其中很多高墩是人工挖的桩基


每一架桥墩的基础,需要两眼深及地下二三十米的孔桩。在这些孔桩井口,往往会站着一名女性,井下,则是她的丈夫。两口子搭班,组成了一口“夫妻井”。而其中的的缘故,是井上一粒小石子掉下去,就有可能要了井下人的命。重庆人刘超和妻子张良燕,就在从事着这样的工作。在五一劳动节这一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从他们两口子手中流淌出的劳动者之歌。



刘超和妻子张良燕


“有一个卖保险的,打电话打到我手机上了,问我是干什么行业的!他准备就推销一会儿。他一听说(我的工作),就说,好吧,你忙。”


39岁的重庆人刘超,说起一次接听保险推销员电话的经历,笑出了声。他的工作,是为高速公路的桥墩子打桩,好让桥梁的基础能扎得深一些。一个桥墩两眼井,一眼井,深的三四十米,浅的也得二十多米。从20米的井下往上看,刘超说,这才真叫“坐井观天”,“坐井观天一样的,就望着一个圆圆的天,什么也瞅不见。”



刘超的井下视角:坐井观天


外面的天有多大,刘超不在乎。他只知道,今天,又下了多少米,他也知道,碗口大的井外,有妻子张良燕在看着,这很是让他心安。刘超说,他们这份工作,必须得两口子搭班才成。没有别的原因,就是高危环境之下,需要极度的信任:自己的老公在下面干活,妻子肯定是很细心的。如果说换成跟别人的话,干活马马虎虎,一不小心掉个石块下来,下面的人就会很危险。



张良燕的井上视角:井下的烟尘很大,刘超身上的反光条格外的明显


有一回,一块核桃大小的石头,掉进刚刚打了八米深的井下,砸中了刘超的背,他不得不躺了一周。前年在河北施工,遇到了山体滑坡。当时,刘超正在井下干活,张良燕就在井口,“他们就在上面叫赶快起来。我也不知道咋回事,上面喊,你必须得赶快起来。上到还有八九米到井口,那山就来了。当时就还好,我们那个井口有这么高,60公分,挡住了。她腿吓软了,我一上来,我看见他在地上哭。吓得,那真的没话说了。”


这次的遇险也让张良燕受到了很大的惊吓,“我就整个人都吓晕了,我有几天都不敢开机。”


张良燕很少往井下看,她说头晕。而事实上,刘超用钻机打炮眼产生的粉尘,把直径一米六的井口,罩得严严实实,什么也看不见。


刘超:“靠着这墙边打一圈眼,然后在中间又打一圈。”


记者:“打多少个眼?”


刘超:“16个。”


记者:“打一次眼的话得多长时间?”


刘超:“两个多小时。飞尘太大,只有靠摸,看不准。”



在井边守护的张良燕


打炮眼的时候,张良燕坐在井边照看着,这是她难得的休息时间,“我基本上就在上面,偶尔下去让他上来休息一下,所以说他累。”张良燕说,最累的活是出渣,也就是要把井下经过爆破后产生的碎渣石清理出来,这个时候,两口子要一起干活,两个人都很会很累。爆破之后,排风管把硝烟从井下排干净。刘超下井清出石渣。


刘超:你闻到有味道没有?


记者:有股油味。


刘超:不是,它就是炸药的气味,厉害的话就能把人熏倒。这个渣里面有烟味,一掏出来就有味道。


记者:烟熏的眼睛有点疼!


刘超:你肯定今天晚上睡觉都疼。我们长期备着解热止痛散。如果是熏得特别难受的时候,冰冻啤酒也是解这个的。



这就是刘超清理石渣用的工具


刘超清理石渣的工具,是一把用五毫米厚的钢板做成的镐头,钢板与石头碰撞,常常撞出火花。镐头五天就得换。



刘超开始在井下进行出渣作业


井下只能容下一个人干活。井壁上,不时地有地下水渗出。刘超说,在井下作业因为长期弓着腰,所以很多下井工人都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井下潮湿,对膝盖的影响也很大,刘超总爱从家里带些风湿药酒出来,难受的时候喝点,疼痛也能减轻一些。


一桶石渣200斤,一次爆破,能出50桶。张良燕把装满石渣的钢桶,用机器吊上来,装进小推车,倒在10米外的空地上。张良燕操心的是井下的安全,刘超盘算的是怎么能让井上的人少跑两趟。


刘超:“桶一满,她就在上面叫,别装太满,大不了就多拉一桶。”


张良燕:“操心啊。”


记者:“但我看你装的时候你都挺狠的。”


刘超:“也想早点拉完,让他少跑几趟,在上面也累得不轻,手机现在不是微信上有步数,我估计她一天能挣2万来步,就光推个渣来回跑。”


张良燕:“出渣的时候是紧张,真的紧张。才下去几米还好,要下去越来越深的话,你就感觉压力太大,神经绷得紧紧的。”



200多斤的车子,张良燕刚开始推起来非常的费劲,如今已是稀松平常


张良燕说,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家里人也大多反对,但她的男人喜欢,主要是因为喜欢自由,刘超也知道,妻子是因为自己的喜欢,才会无怨无悔的陪伴,多年的夫妻,让彼此之间的妥协也成了一门艺术。


打炮眼、放炮、清渣,再打眼,放炮……如此循环,井一米一米地往下探,刘超一天一天地往下钻。实在干累了,就和井上的人聊点儿开心的事情,解解乏:


“就是她在上面说,我在下面,聊聊家庭之中有希望的这种东西。比如说今天挣多少钱,家里面花多少钱,我们还能剩几个钱。或者是说孩子,今年回去给他们买点什么。”


在重庆老家,有他们的父母,还有一双儿女。这些,是刘超两口子使不完的心劲儿。他们知道,自己多卖点力气,家里的老人在家里面就能多享点清福,孩子读书也不会为钱的事着急,“哪怕我苦点累点,肯定得让他们日子比我们好过一点。”


记者手记


这是一个有关信任与爱的故事。去年底,第一次听说夫妻井的事情,我很好奇——施工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究竟是什么样的工作,还需要以夫妻之间的信任作保障?上月下旬,我从洛阳城区去往刘超两口子所在的工地,160公里的山区道路,车程3个多小时。见到刘超两口子之前,我设想过夫妻井的工作状态,但当刘超从井下爬上来,亲眼看着他们在这种高噪声、高粉尘、高湿度、高强度、高危险的环境中刨生活,我还是吃惊不小。


这样的井下作业,刘超两口子干了五年。闲聊的时候,刘超说,“干活、干活”,拼命地干,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你看,两个孩子学习都不错,去年我们还买了一辆车。妻子张良燕并不喜欢这份危险又枯燥的活路,但从井口爬下的软乎乎的绳梯那一头,她牵挂的人干得踏实、开心。


穿行在伏牛山间的高速公路,每一米的平坦,都有刘超们腰腿间的疼痛、手掌上的老茧;每一架桥墩下面,都有守候在井口的张良燕们的青春和梦想。


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youth.cn,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