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中医遇上AI,太一科技讲了一个“未来故事”

 智汇百川 2019-06-06
当中医遇上AI,太一科技讲了一个“未来故事”

亿欧大健康6月5日消息,今日,太一科技举办新品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昌平区卫健委中医科科长史慧敏、太一科技创始人解渤、生命科学园总经理王文礼、臻迪集团创始人兼CEO郑卫锋等嘉宾出席会议。会上,太一科技发布新产品——智能脉诊仪,该产品集中医和AI于一体,通过大数据平台和智能系统,将用户脉搏信息进行检验,进而提出健康管理建议或诊疗方案。

太一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集人工智能、虚拟诊所、大数据平台于一身的中医领域的科技公司,旨在依托具备中医学理论基础和中医医疗实践经验的中医专家,将传统的中医医疗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与科技手段相结合,实现对患者的慢病管理。

中医之痛

中医迄今已经有数千年历史,曾取得许多辉煌成就,涌现出一大批中医名家,如扁鹊、华佗、张仲景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是将中医推向系统化、理论化的新高度。

但随着近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中医逐渐失势,与声势浩大的西医相比,显得相形见绌。“中医的核心痛点是‘无器’。”太一科技创始人解渤讲道,即便中医理论浩如烟海,但“道以器载,无器无道”,缺乏“器”成为中医现代化的最大阻碍。

中医发展数千年,其依托的三大法宝“一把草(中药)、一根针(银针)、一把火(火灸疗法)”几乎一成不变,面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疾病,难以进行有效的诊疗。

如果说“器”代表硬件,那么中医之痛的“软件”则是“三无(无数据、无标准、无评价体系)。”在中医发展的过程中,医生对患者数据的收集、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很难建立起类似西医的数据库。解渤表示,“没有数据,就难以建立标准,无标准则难以建立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和标准,正好是西医的“软件”,西医通过大量的病例建立起数据库,将各种病例标准化,形成固定的评价体系,也就是“范式”。对于病患者,医生可以通过每一种病的性状特点进行定点诊疗,这样便能实现对病人的“量化管理”。

但中医缺乏类似的评价体系,这就造成中医的问诊成本相对较高,并且降低问诊效率。此外,医生之间缺乏沟通、医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也阻碍着中医的现代化发展。

AI破局

中医发展的“器”在哪儿?中医如何构建自己的评价体系?中医未来发展的趋势在哪儿?解渤认为,未来中医发展的趋势在AI。

“中医依托AI,可以迈过西医数十上百年的积淀,直接与西医在未来进行较量。”解渤表示,AI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依托AI技术,能够进行快速地对病患者的信息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进而建立数据库。

数据库一旦建立,那么便能够根据海量数据进行比对和筛查,进而形成一套具有严格标准的评价体系。这样一方面能大幅降低中医的问诊成本,推进中医的普及;另一方面能提高中医问诊的效率和准确率,推动中医技术的发展。

“目前AI发展是大趋势,未来谁能率先把握住AI技术,谁就拥有话语权。”解渤表示,在医学+AI方面,西医和中医处于同一起跑线,因为AI本身尚未发展起来,但一定会发展起来。

就目前而言,中医和西医“机会均等”,但谁能在AI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将AI技术容纳到诊疗过程中,那么便能占据市场。对于中医而言,这是实现追赶甚至超越西医的绝佳机会。

推陈出新

截至目前,虽然AI在医学领域相当火热,但真正将AI融入医学的中医却少之又少。人们对于中医的认知仍然停留在“望问关切”层面,现代中医的发展也呈现出“问病情,开药方”的特点,却少了中医最关键的一环——“诊脉”。

解渤表示,“诊脉”是中医最关键最具特色同时也是最难的一环。中医不诊脉,和西医差别不大,但“诊脉”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环节。一方面“诊脉”难学,其理论艰涩难懂,难以领会;另一方面“诊脉”需要大量的实践工作,才能堆积出经验。

“一个会诊脉的中医,至少需要十年时间,才能有所作为”解渤讲道,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长的学习周期,所以大部分中医选择了以“问”为主的诊断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效率高、成本低、见效快,但无疑失去了中医的精髓。

为了克服“诊脉”这一环节,太一科技历时二十年,从脉学理论及临床实际研究出发,融合现代科技,于2015年研发出第一代智能化脉诊仪,截止目前,智能脉诊仪已经迭代三次。

该脉诊仪集中医“脉学”和AI技术为一体,具有“智能化、便携化”特点,基于微阵列密集压力传感及仿人体皮肤触觉传感技术和3D脉学图谱技术,通过中医脉象识别算法,将患者的脉搏信息可视化传递给患者和医生,形成一份完整的健康报告,一方面协助患者了解自身健康信息,另一方面协助医生更为准确、高效地完成中医诊疗。

当中医遇上AI,太一科技讲了一个“未来故事”

图1:智能脉诊仪

运作方法如下图:

当中医遇上AI,太一科技讲了一个“未来故事”

图2:运作图

用户通过智能脉诊仪进行脉搏检验,通过手机移动端(方大师)或电脑端上传脉搏信息,移动端或电脑端的医生进行诊断,给用户反馈健康信息,并且提出健康管理建议或治疗方案。同时将该诊断信息纳入数据库保存,数据库建立起来之后,便能依托数据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当数据量达到一定规模时,便能够通过人工智能神医系统进行智能识别,用户将检验信息输入管理平台,系统便能通过数据进行比对和核查,从而快速给出反馈。这样一能提高中医的问诊效率,二能节约用户的时间成本和问诊费用。

目前,该智能脉诊仪推出“医用版”和“个人版”,“医用版”侧重于诊疗,“个人版”侧重于健康管理。两个版本都可以通过手机端进行控制,将信息反馈到平台,从而获得反馈,进行治疗。

当前,国家对AI技术大力支持,同时也对中医这门“国粹”进行保护和扶持,人们对于中医的再认识和再回归,给中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解渤表示,太一科技将继续加大投入,智能脉诊仪只是AI技术运用于中医的第一步,要完成整个AI与中医的结合,尚需时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