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管教孩子更重要的,是帮孩子修炼出强大、正直的内心

 没事整点啥 2019-06-06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平等对待

前几天与朋友们外出吃饭闲聊,正吃着发现纸巾不够了。这时一位朋友忽然起身离开座位去洗手间,另一位朋友赶紧叫住他:“你顺便找下服务员,让他拿点纸巾给我们。”201牛牛

离座的朋友忽然又坐下,很认真地开启了一个话题:“你们知道么?我本来就是打算把纸巾一起带回来的。如果是我妈妈这么跟我说,告诉我去做一件我本来就想做的事情,我就会变得特别不情愿去做。”

朋友告诉我们他昨晚和他妈妈吵了起来。事情的起因十分简单,他听见外面似乎下起了雨,打算赶紧把晾在外面的球鞋收进来。不料刚走到阳台,妈妈从身后“杀”了出来,一边告诉他下雨了该把自己的鞋子收进来;一边以一种教训孩童般的口吻,告诉他五月的天气是反复无常的。

朋友说:“我当时不知哪来的怒气,和她吵了起来。她和我说话的方式好像我还在幼儿园,生活也不能自理,对气候也一无所知。”

“这么多年,无论我变成熟多少,自己想事情有多周到,我妈都认为我需要她的帮忙和敦促。我也知道她是为我好,但在她介入的那一秒,她就把我变回了小孩,一边事事替我出头,一边训斥我应该这样那样;而我应该做的,是无能为力地站在一旁,对她最初级的教诲频频点头。”

我绝对相信他是会自己收鞋子的。因为当他从洗手间回来时,带着一沓纸巾,还有数量刚好的打包盒和塑料袋。他已经完全自立且自理生活,并且还有照顾人的余力,但是在他母亲的眼中,他仍旧是那个邋遢拖拉的小男孩,是个需要照料的弱者,事事都离不开母亲的提点。

朋友所期望的,是母亲用放手的方式,承认他已经不再需要巨细无遗的帮扶了。但母亲却不,她的一举一动都宣誓着:你需要我来管教你,你才能好好生活。

她不肯相信孩子的独立,也不愿给予他信任。因为在她的心目中,始终不接受孩子已经处于能依赖依仗的平等关系,而是把他框死在需要教导的从属地位。但朋友他渴望平等的对待,如此一来,不对等的期待碰撞,争吵一触即发。

2

不要毁掉孩子的独立人格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否定孩子的独立性和平等性的方法。不厌其烦、喋喋不休的管教是一种,一些不自觉的交流方式则是另一种。它悄无声息,难以察觉,但威力不小。

台湾作家龙应台记录过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她的儿子菲利普发现了母亲的华人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在问有关于菲利普的问题时,眼睛总是看着母亲龙应台,并且用第三人称“他”来称呼自己。

于是,实验开始。当某位教授来访时,龙应台会有意介绍儿子给教授:这是某某教授,这是我的儿子菲利普。教授和菲利普握手后,却转向龙应台说到:“好俊的孩子!他会说中文吗?”

“会,说得不错。”

“他几岁?”

“十五”

”他读几年级呢?”

“你问他吧。”

教授这时候才转过去看菲利普。可是没说几句话,又转回来问龙应台:“他懂几国语言啊?”

龙应台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就开始留心这个事情,只有她给予儿子足够的尊重,他人才会独立看待自己的儿子。

一旦父母和孩子都在,孩子作为个人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立马受到削弱,连平等对话的资格也丧失了,要父母代为作答。似乎所有人都默认,父母的在场,即孩子独立形象的矮化。

类似的场景我见过太多次了,甚至我自己也是亲历者。

每次跟随父母出席各种聚会场所,或者家中来了客人,都会发生如下一幕:

父母昂首阔步地走在前面,孩子默不作声地跟在父母后面。遇见了熟人或者宾客,父母率先上前寒暄一番,紧接着把孩子从身后拽出来:“怎么不叫人?快叫叔叔阿姨!”而不是给孩子与朋友互相介绍,这位是某某,这是我的孩子,再把空间留给孩子,让他自行完成这一场社交。

父母们唯恐孩子“没礼貌”,从而折射出自己的管教无方。于是孩子们的礼数,总是需要自己来帮助他们“周全”。也许孩子真的没有能力应付与长辈的社交,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为了不让场面难堪,父母代为出面才较为稳妥。但是,父母们可曾想过,在他们代为发言的那一刻起,孩子已经永远躲在了他们的身后?

3

有时候表扬也是一种不平等

你也许不敢相信,但在某种程度上,表扬孩子其实也是一种消磨以平等心态对待孩子的方式。

《不管教的勇气》一书中提到,如果孩子做了什么让人喜出意外的事情,比如额外做了家务,或者照顾重病的家人,这时候,家长最应该说的是“谢谢”,而不是“你今天做得很好”。

因为,感谢来自对等关系,而表扬背后暗含着权力结构。老板会对员工说:“你今天做得十分出色。”但是反过来,没有员工会对老板说这样的话。

表扬,只有上级对下级。表扬的人有权力和能力判断你的成绩,甚至可以通过赞扬来控制你。换句话说,你表扬孩子,是希望孩子以后的表现如这次一样,是在用语言"控制"孩子的行为。但是父母评判优劣、给出表扬的依据,很难做到不偏不倚、不夹杂任何个人色彩。而表扬本身,却将孩子置于不平等的地位。

孩子的卓越表现,不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父母能够做的,也不仅仅是管教孩子,而是帮助孩子修炼出一颗强大、正直的内心,让他们不惮于独立追求自己的人生。

来源:樊登读书(readingclub_btfx)读书是最低成本的成长,每年50本书,和1200万人一起爱上阅读。原文标题《你对待孩子的方式,决定了孩子一生的高度》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白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