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张应┃芒种绝非事关农耕那么简单

 老鄧子 2019-06-06

作者:王张应

在我早年记忆里,芒种其实是忙种。那时候,我只知道这时节乡人实在是忙,我还无法理解“芒”和“种”这俩字缘何走到一起构成了一个节气之名。

  乡人的忙,忙在两头,一头忙收获,一头忙播种。收获的是小麦,这是新的年度头一次粮食收成。江淮地区小麦是头年冬季播种次年夏后收获,小满过后,芒种之前,麦子是要归仓的。在我的家乡皖西南地区有个老习俗,端午节家家户户吃新麦。端午节与芒种,这一节一时差不多结伴而行,前后相隔不远。

  从前家乡麦收季节相当繁忙,忙就忙在跟老天爷争分夺秒抢时间。期待了一冬又一春,入夏后麦子总算成熟了,乡人满心欢喜,劳动果实到了嘴边。可老天爷偏偏不讲理,许多年份硬是将乡人送到嘴边的饭食给剥夺了。老天爷夺人饭碗的手段简单粗暴,要么久旱无雨,要么久雨成灾。麦收时节很少久旱,乡人担心的是久雨。出现久雨的可能性非常大,长江流域一年一度的梅雨季,往往与麦收同步到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草如烟,风瓢絮,雨湿黄梅亮。忙忙碌碌的乡人可没有这等闲愁,这帮土里刨食的人向来远离诗情画意的闲适,更没无中生有的愁绪。梅雨时节他们也犯愁,那只是焦急和无助。麦子黄在地里,雨却下个不停,一下就是三五天,间或停上一天半日,接着又淅淅沥沥地下。生生地将那些金黄的麦粒泡出许多黑色的霉斑来,怎不令人揪心,欲哭还无泪。趁着天气晴好,乡人起早摸晚,将熟在地里的麦子抢收回来,是芒种时节最值得一忙的大事。

  当然,芒种前后不仅忙收,还要忙种。这时节,在吾乡主要忙种两样作物,红薯和水稻。种在旱地里的麦子,收获后麦地空出来了,乡人不会让它闲着,会给它派上新的用场——插红薯。早在春天,乡人就将窖藏的红薯种子取出来,埋到地里,使其发芽长藤。到芒种时节,红薯的种藤已经伸展到两三尺长了。一小段一小段剪下来,每段上保留一片叶子。这就是红薯苗,一段就是一株红薯秧苗,插在潮湿的泥土里,很快生根发芽,长出新的藤蔓。

  家乡的麦子当年多种在旱地,少有种在水田里。果真种在田里,那块田地定是地势高灌溉难,插不了双季水稻,只能一旱一水,麦稻轮作,种一茬麦插单季水稻。田里的麦子收获了,田里是不会空的,只要田里灌上水,乡人巴不得早一刻在田里插上稻秧。水稻这种作物,对阳光和气温特别敏感,必须紧紧跟上节气。落在节气后面,收成就会减少,甚至劳而无功。芒种时节,抢收麦子,抢插水稻,忙忙碌碌便成必然。

作者简介:王张应,安徽潜山人,现居合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19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在《诗刊》《清明》《莽原》《飞天》《阳光》《鸭绿江》《安徽文学》《散文选刊》等国内外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及诗歌近200万字。出版诗集《感情的村庄》《那个时候》,散文集《祖母的村庄》《一个人的乡愁》《我对世界另眼相看》《渐行渐远的背影》,中短篇小说集《河街人家》。散文连续收录中国精短散文年选,小说曾获中国金融文学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