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经典|蔡襄《茶录》(宋蝉翅拓本)

 家有学子 2019-06-06

蔡襄《茶录》(宋蝉翅拓本) 1052年 上海图书馆藏

 蔡襄《茶录》细述建安北苑茶品、茶器、品茶心得等,为宋代艺术化的茶饮奠定了理论基础,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著名的一部茶学专著。

《茶录》是蔡襄有感于陆羽 《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是宋代重要的茶学专著,全书分为两篇。

正文约800字,上篇论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提出茶色、香、味俱佳;下篇论茶器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其实是对北宋风行“斗茶”的总结和规范。《茶录》是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著,所反映的美学思想,标志着北宋饮茶提升到了更为艺术的程度。

《茶录》也是蔡襄书法代表之作,也是其难得仅见的小楷法书,无一倦笔,颇有二王楷法,端重飘逸,受到同代及后世的赞誉。

《宣和书谱》云:“襄游戏茗事间,有前后《茶录》,复有《荔枝谱》,世人摹之石,自珍书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而复推为本朝第一也。”

首先为《茶录》作题跋的欧阳修曰:“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有小字为难……君谟小字新出而传者二:《集古录目序》衡逸飘发;《茶录》劲实端严。为体虽殊而各极其秒。盖学之至者,意之所到,必造其精。”

明孙承泽谓:“宋人务工楷法者,忠惠《茶录》出入晋唐间,绝构也。”

释文:

朝奉郎右正言同修起居注臣蔡襄上进。

臣前因奏事,伏蒙陛下谕,臣先任福建转运使日,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辱陛下知鉴,若处之得地,则能尽其材。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臣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录》。伏惟清闲之宴,或赐观采,臣不胜惶惧荣幸之至。

谨叙 上篇 论茶色 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视人气色也,隐然察之于内,以肉理润者为上,既已未之。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故建安人斗试,以青白胜黄白。香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若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正当不用。

 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味皆重,莫能及也。又有水泉不甘,能损茶味。前世之论水品者以此。藏茶宜篛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湿冷,故收藏之家以篛叶封裹入焙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体温,温以御湿润,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

  炙茶 茶或经年,则香色味皆陈。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一两重乃止,以钤箝之,微火炙干,然后碎碾。若当年新茶,则不用此说。

  碾茶 碾茶先以净纸密裹椎碎,然后熟碾。其大要旋碾则色白,或经宿则色已昏矣。

  罗茶 罗细则茶浮,粗则水浮。

  候汤 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况瓶中煮之不可辩,故曰候汤最难。

熁盏 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

点茶 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钞茶一钱匕,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

(下篇 论茶器)

  茶焙 茶焙编竹为之,裹以篛叶盖其上,以收火也。隔

其中,以有容也。纳火其下,去茶尺许,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

  茶笼 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篛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

  砧椎 砧椎盖以碎茶,砧以木为之,椎或金或铁,取于便用。

  茶钤 

  茶钤屈金铁为之,用以炙茶。

  茶碾 茶碾以银或铁为之,黄金性柔,铜及鍮石皆能生鉎,不入用。

  茶罗 茶罗以绝细为佳,罗底用蜀东川鹅溪画绢之密者,投汤中揉洗以冪之。

  茶盏 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

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茶匙 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竹者轻,建茶不取。

  汤瓶 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后序)

  臣黄祐中修


 起居注,奏事。仁宗皇帝屡承天问,以建安贡茶并所以试茶之状。臣谓论茶虽禁中语,无事于密,造茶录二篇上进。后知福州,为掌书记窃去藏稿,不复能记。知怀安县樊纪购得之,遂以刊勒行于好事者,然多舛谬。臣追念先帝顾遇之恩,揽本流涕,辄加正定,书之。治平元年五月二十六日

三司使给事中臣蔡襄谨记。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甫田。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  

    蔡襄也是一位著名的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当世。蔡襄著作的《茶录》是《茶经》后又一部重要的茶叶专著,是论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译成英文、法文,传播国外。另有《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艺栽培学专著。著有《端明集》(亦称《蔡忠惠集》)传世。

    最后不得不补充一点,在书法史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应该是蔡京,只因其“人品奸恶”,后来人们用蔡襄取代了蔡京。这一点值得商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