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CTV.com

 最幸福时光 2019-06-06

  2006年12月2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一位患者被人搀扶着,步履坚难地走进诊室。他名叫波应爹,最近受到痛风病折磨,在其他地方治疗,病情一直未见好转。今天转院过来,希望试一试傣医和傣药。

  老傣医康朗香经过仔细诊断,给病人制定了一套傣医治疗方案,其中包括一些傣医的传统疗法,非常奇特。使用的一些傣药,来历也不一般。那么傣医傣药究竟能否帮助波应爹解除病痛呢?

  在傣医院的后院里,我们看到了很大一大锅热气腾腾的傣药,炒药的护士告诉我们,锅里的傣药正是为波应爹治病专门配制的,药都产于西双版纳当地,特别是有一种来自一个被叫作解沟的地方,解沟是大山深处一条神秘的山沟,在傣医中名气很大。治疗开始前,我们向波应爹询问了一下病情。

  治疗的过程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炒好的热药满满铺了一床,然后让患者直接睡在热药当中,还要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这种疗法是傣医特有的传统疗法,傣语称为暖雅,傣医认为,用暖雅治疗,可以通血道,活气血,止疼痛。

  给波应爹治病的老傣医康朗香今年70岁,他年轻时曾在寺庙中渡过了18 年时光,听说他最初接触傣医药知识就是在寺庙当中。

  走进西双版纳随处可见绿树掩映下的佛寺和佛塔,因为聚居在这里的傣族人都信奉佛教,佛教的传入也对当地的傣医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西双版纳,傣族的男孩子从七、八岁便要进佛寺当和尚,康朗香也正是在这个年龄进入佛寺的。

  当年的康朗香和这些小和尚们一样,每天都要诵读经书,经书中也包括多种医学著作,小和尚们通过读经书,学习了佛教教义,也学到了各种医学知识。和尚还俗后,当地人称为康朗,古今不少有名的傣医都是康朗出身,康朗香的名字就是来自他在寺庙里的那段经历。

  佛教的传入还充实完善了傣族的文字系统,使傣族人能将自己的医学和药学知识用文字记载下来,这些知识最早被刻写在一种贝多罗树的树叶上,称为贝叶经。

  西双版纳州民族医学研究所多年来收集了一批有关傣医药的珍贵文物和资料,其中包括多部古老的医学经书。

  这些珍贵的资料揭示了傣医与佛教及其他医学的关系系,也详尽地阐释了傣医独特的四塔五蕴理论,

  佛教的四塔是把世界的万物归属于四大类别,叫风、火、水、土,四大类物质是万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这是佛教里边的解释了,在我们傣族医学借用于形象地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

  傣医理论中的风,相当于中医的气,泛指人体各脏器的功能活动,火是指人体内的热性物质,水是指人体内血液与体液等湿性物质,土是指脾胃的消化功能。风火水土是人体生命不可缺少的。还有五蕴。

  五蕴是指五种精神性的东西。老傣医认为“四塔五蕴”先天禀受于父母,受后天营养物质的补充,不断地滋生起来。

  四塔五蕴理论是傣医学的核心理论,每个傣医都必须掌握,康朗香对波应爹的全部诊断和治疗也都是用它来指导的。

  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这里林木茂密,温湿的气侯容易引发各种疾病流行,过去曾经被人称为瘴疠之地。人们由于经常在山林中劳作还可能遭遇毒虫,野兽侵袭,发生跌打损伤和患上风湿症。

  但是这里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就像一个天然的药物宝库,居住在的当地的傣族人为了生存不断摸索,逐渐发现,认识了多种药物,也积累了大量防病治病的经验和方法。

  千百年以来,傣族人没有固定的诊所,只有民间的傣医存在,民间的傣医存在于一个个村村寨寨,用本地的这些地域性的傣药为人民防病、治病,称为摩雅,摩雅就是防病治病的医生的意思,很受人们的尊重,他可以背着一个磨药袋,走乡串寨,给大家按照病情不同,配备不同的药物,基本上是随叫随到。

  磨药是傣医药的一绝,磨药袋不仅傣医们每人必备,当地的许多百姓家中也能见到,勐腊县关寨依康大妈家的这袋磨药算得上是传家宝了,平时挂在那里,一旦家里有人患病,摘下来就能救急,袋里有的药是上辈传下来的,已经有些年头了,很珍贵,这是大象皮能治创伤,这是虫楼可以解热毒。

  依康大妈打开了一个红布包,告诉我们,里面包着的是磨药用的石头,不过这块磨药石可不一般,它也取自解沟,所以很灵验。又是解沟,这解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大家都非常感兴趣,陪同我们的岩医生也很想去看个究竟。

  磨药疗法在傣医药中非常重要,它是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蘸上水,在磨药石上反复研磨,然后将磨出的药汁直接喝下。磨药能治疗食物中毒、高热惊厥,咽喉肿痛等多种病症,而且常常有奇效,所以至今盛行于傣族民间

  今天岩医生专门换上了一套在野外工作时才穿的服装,因为他要带领大家去寻访解沟,他看上去情绪很高涨。

  由于依康大妈提供的线索很详细,岩医生带着队伍没费太大周折便接近了解沟,解沟位于勐腊县境内,按照老乡的指点,渡过这最后一道河后,大家很快进入了一条山沟,这就是解沟了。这里林木茂密,溪水清澈,的确气象不凡。

  大家低头寻找,果然有许多石片,而且质地与依康大妈家的一样。能在解沟亲手选到自己理想的磨药石,年轻的傣医们都很兴奋。

  沿着沟底的溪流继续向山上走,四周越来越潮湿,植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今天来解沟还,大家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要了解这里的傣药资源,并采回一些药材标本。走到山口处,岩医生停下了脚步。

  原来傣族的医生进山采药之前,进到山沟里要祈求山神沟神要赐予他们能找到药材能找到好药,拿回去以后使这个药能灵。

  傣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其中最常用的是植物药。傣医认为不同环境中生长的植物,药效是不一样的。生长在悬崖峭壁上,枝干上带肿节的,大多有续筋骨,消肿痛的作用,治疗波应爹的药方中就有这类药,而生长在沟谷中的大多可以清热解毒。西双版纳素有天然药物王国之称,仅在当地的热带雨林中可以药用的植物就有两千五百多种。傣医治疗一些当地的多发病,常见病,都是就地取材,往往非常灵验。

  千百年来一代代傣医们摸索出许多用药经验,也留下了不少经方和秘方。

  这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叫哈顿,也就是五宝药散,相传它是用古代五位神医传下来的五种宝药配制而成。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止血去痛,在西双版纳以及东南亚享有盛名,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出发前大家都穿上了一种特制的防蚂蟥袜,因为解沟是典型的热带雨林环境,雨林中情况复杂,必须处处留心。

  岩医生采药的经验很丰富,他告诉我们解沟地处深山,一定是个找药的好地方。

  钻过几棵倒下的大树后,周围的景观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里不见人迹,林木遮天蔽日,四周鸟兽活动的声音忽远忽近,各种各样的植物令人目不暇接。站在沟中,我们有些疑惑,既然解沟在傣医中名声这样大,但为什么真正进来过的人却并不多,而且解沟这个地名好像也有点古怪。

  岩医生告诉我们,傣药中有专门的解药,因为傣医有一种独特的解毒理论,叫做未病先解和先解后治,就是临床治疗时要先让病人服下解药,解掉体内因疾病或者过去服药所留下的毒素,然后再对症下药施治,解药每个傣医治病都离不了,所以解沟自然名声在外。

  按照老人们的说法,岩医生今天来到解沟,以前所掌握的口功和咒语可能就此被解掉了,只能回去后重新再练,但因为找到了磨药石,又见到了好解药,他还是觉得很值。

  稍事休整后,大家一致决定再往深处探探,因为冥冥中总感觉今天一定会有意外发现。

  没走多久,果然就又有了收获。

  为什么发现三棵只挖两棵,岩医生说这是规矩,他当年第一次采药时,老傣医就是这样教他的。

  山越来越高,路也越来越难走,谁也不知道究竟还能走出去多远?就在这时岩医生突然大叫起来。

  岩医生发现的药只有一株,看上去并不太显眼,但是从大家那种欣喜的反应中,我们还是能猜到它一定非同一般。

  山林中的药材,无论多么珍贵,采集时都要留下一部分。这是西双版纳的傣医们世代相袭,自觉相守原则,他们的眼光看得很远。

  在西双版纳的村寨里,我们看到患者来找傣医看病,都会带上一对蜡条,而医生身边都有一个竹盘,盘中摆着大米,谷子成串的槟榔壳,和酒,这是干什么用的呢?一问才知道。

  原来傣医药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就超过了二千五百年 其间出现过不少名医,其中有一个名叫龚麻腊别,他从小怀有救苦救难之心,后来走上行医之路,救治过无数病人,被人们尊称为傣医药的始祖。竹盘里的物品就是今天的傣医们为医祖准备的,祈求医祖保佑,能够药到病除。

  傣医诊病与中医有相似也有不同,傣医诊病分为望问闻摸四诊,但摸的脉除了中医常用的寸口脉,傣医还会摸患者的额动脉和下肢足背脉,经过长期的传承,傣医的四诊辩病方法已非常完善。治疗的手段也不断丰富。

  几天以后,我们再次见到了波应爹,这时的他,看上去行动轻快了许多,已经可以自己走进治疗室了,护士今天要给他作包药治疗。

  包药疗法傣语叫做果雅,也是傣医传统特色疗法,药包中是加酒或加水后炒热的药,趁热包于患处,常用于治疗叮疮肿痛,跌打损伤和骨折。

  波应爹今天情绪不错,我们向他了解了一下治疗的效果

  除了睡药和包药疗法外,傣医还有不少其他传统疗法,也非常独特,在别的地方是见不到的,像这种擦药疗法,是用药包蘸着药汁或者药酒,按照傣医风气运行的通道涂擦,这种疗法也是傣医特有的,可以治疗风寒痹症等多种疾病。

  我们这次很幸运,还有机会在现场看到了报,也就是傣医的口功吹气疗法,关于报有许多神奇的传说,现场观看,也的确非常特别。治疗时,医生一直轻声念着咒语,同时全身运气到口中,然后再将气吹于治疗用的热水中和伤痛的部位,据说傣医治疗时所用的咒语和秘诀大多都是家传,一般不会向外人泻露。我们看到傣医用这种方法进行正骨复位治疗时不用任何麻醉药与止痛药,但病人却好像并不太痛苦,这究竟是什么道理,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报是傣族非常古老的疗伤方法,至今在西双版纳民间非常流行.

  傣医传统的拔罐疗法叫作过,使用的火罐与众不同,是用一种叫埋歇的竹子特制而成,竹子本身就带有药性,而且火罐较细,可用在更多部位。

  离开西双版纳前,一餐最家常的傣族饭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印象,也使我们对傣医药有了更多了解。主人做的香茅草烤鱼是一道傣家名菜,所用的香茅草味道很浓,可以入药。傣家传统菜剁生,是将生牛肉剁碎再拌上配料直接食用,而这些配料大多具有药性,傣族人的饭桌上平常生鲜蔬菜的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本身就是药,因为傣医有一种观点就叫药食同源。

  每个季节吃什么,不同年龄的人怎么吃,都很有讲究,这其实是最好的预防为主,也就是傣医常说的未病先治。

  波应爹很快就要出院了,他看上去心情不错。

  傣医药是中华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正在进一步对它做系统的挖掘和整理。这门古老的医药科学,来源于生活,植根于民间,通过代代传承,虽历经千年,今天依然充满活力。

  编导:刘竞 摄像:冯捷

责编:郭翠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