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鸿门宴——究竟是司马迁的文学创作,还是确有其事?

 昵称535749 2019-06-06

马小奔

人们大都自我封闭,从他们洞穴的缝隙来观察世界。3小时前

500

我们今天看到的史书当中,关于鸿门宴前后因果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汉书陈胜项籍传》、《史记留侯世家》等篇章当中。

如《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

“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意思就是:

项羽打完章邯准备入函谷关,惊讶地发现刘邦派军队阻止,于是派英布攻打。刘邦军中的左司马曹无伤,偷偷给项羽送情报: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独占秦国珍宝。项羽听了之后暴露,全军吃完饭就灭了刘邦那老小子。

《汉书·陈胜项籍传》中记载,

“至函谷关,有兵守,不得入。闻沛公已屠咸阳,羽大怒,使当阳君击关。羽遂入,至戏西鸿门,闻沛公欲王关中,独有秦府库珍宝。亚父范增亦大怒,劝羽击沛公。

意思就是:

项羽听说沛公在咸阳烧杀抢掠(没等自己来),还派军队把守函谷关,项羽派军队攻克函谷关后,得到更多的消息,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独霸秦国珍宝。项羽范增听了后都很生气,打算消灭刘邦。

《史记·高祖本纪》中,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

意思是:

有人劝说刘邦,关中优势得天独厚,地险民富,足以称王。听说项羽打算封章邯为关中王,你不如派军队把守函谷关,自己独占关中。此后的内容和前面大体类似。

《汉书高帝纪》中,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羽号曰雍王,王关中。即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守函谷关,毋内(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拒)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二月,项羽果帅诸侯兵欲西入关,关门闭。闻沛已定关中,羽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遂至戏下。沛公左司马曹毋伤闻羽怒,欲攻沛公,使人言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范增说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今闻其入关,珍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小。吾使人望其气,皆为龙,成五色,此天子气。急击之,勿失。”于是飨士,旦日合战。

意思就是:

这段内容和《史记高祖本纪》差别不大,主要是加入了《史记项羽本纪》中范增所说的一段话,劝说项羽对刘邦痛下杀手。

《史记留侯世家》和《汉书张良传》中,记载基本相同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内容主要强调了张良的功劳:劝说刘邦不能染指秦宫中的珍宝和美女,而是应该搬出来等项羽军队来。

引用前面这些记载,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几个问题:

一、鸿门宴之前谁要杀刘邦?

鸿门宴的时间点发生在项羽攻克函谷关之后,此时,项羽驻军戏水,刘邦驻军霸上。

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描写长安城:“荡荡乎八川分流”,后人概括为“八水绕长安”。

其中,项羽驻军的戏水,出于骊山东侧,北流入渭河。

500

根据李开元先生考证,东以戏水为壑、西以灞河为防、北傍渭河、南背骊山的这一片地方,是为函谷关和南阳武关道以后保卫咸阳的最后一道屏障,同时,也是秦帝国守卫首都的中尉军主力驻屯地。

此前一年,这里正是周文统率的起义大军与章邯统率的秦军大战之地。

项羽率军入函谷关后,在此驻扎,后来分封诸王,也是在此,“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

500

按照《史记》《汉书》中的记载,项羽驻军戏水后,到鸿门宴之前,其实是刘邦最危险的时刻:挟巨鹿之战威名的项羽,几乎就要秣兵历马打算进攻他。

500

此时一旦开战,刘邦必然全军覆没,这是他本人也难以否定的。

要杀他的,有俩人:项羽和范增。

原因有两条:

1、派兵把守函谷关,独占推翻强秦的胜利果实。

相对于虚无缥缈的“先入关中者王”,这一点很好理解,项羽率军在巨鹿血战,率领诸侯打败秦军主力,你刘邦一支偏师,却要独吞胜利果实,这个道理到哪也说不过去。

这个原因中,派兵把守函谷关是罪证确凿,所谓独吞胜利果实的说法,即“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是左司马曹无伤偷偷派人告诉项羽的。

因为这一点,项羽和范增的反应高度一致,“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亚父范增亦大怒,劝羽击沛公”。

刘邦此时还没有韩信辅佐,要想打得过项羽,基本上毫无可能,一旦开战,等待他的只能是覆灭。

2、范增的奇怪理由:“珍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以及所谓的“天子之气”

这个理由,出现在知名度很高的《史记·项羽本纪》中,被引用的次数也非常之多。

某种程度上,成为范增有先见之明和项羽不听忠言的最佳写照,似乎项羽只要采纳范增的计谋,在鸿门宴上把刘邦咔嚓掉,就能避免后来的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的悲剧。

我们知道,包括希罗多德的《历史》在内,很多古代史书在行文过程中,总会提及一些先知预言类的描写,比如神庙的预言之类,以此论证神明无所不知,命运无法改变。

中国古代巫史不分家,在史书中,各种先见之明也是不绝于缕:比如战国时魏国相国公叔痤建议魏王杀商鞅的情节,比如五胡乱华时期,西晋重臣王衍预言石勒将成为国之大祸,比如唐朝时的宰相张九龄预言安禄山必将造反,等等等等。

真的有这么神?

显然不是,如果真能看到“天子之气”,并且预言刘邦能成为天子,那么范增就是神而不是人了。

不过,“珍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的理由倒是和《史记·留侯世家》里的描述一致:刘邦本来是想取珍宝,幸妇女的,只不过先后有樊哙和张良的劝说,才使得他放弃这个念头。

刘邦为何要听取樊哙和张良的建议,《史记·留侯世家》里给出了一个理由,即“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不过,刘邦想不到的是,他搬出秦宫室,回到军中,却在无意间击破了左司马曹无伤的告密。

二、鸿门宴之前项羽就已经没有杀刘邦的念头

鸿门宴是一次便饭,并非事先约定的盛宴。

项羽刘邦自从前一年分兵以来,始终没有见面的机会,在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刘邦亲自出马,危机处理其实做的很好。

500

他的错误在于听信人言,以为可以据守函谷关,依托关中平原的人力物力,把项羽为首的诸侯军队抵挡在外,自己独占秦国故地。

这个错误很大,张良事先并不知情,得知后,连问刘邦两个问题:“沛公诚欲倍项羽邪?”“沛公自度能卻项羽乎?”

意思就是,你想背叛项王吗?你觉得你能打的过项王吗?

刘邦的回应是沉默的尴尬:

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奈何?”

此后的情节大家都很熟悉:张良找到项伯并极力拉拢,又是结为兄弟(刘邦还和项羽结为兄弟,辈分似乎有点混乱),又是约为婚姻。

最终项伯答应回去之后为刘邦当说客,同时告诫刘邦必须当面来跟项王谢罪。

项伯回去之后,用一番解释打动了项羽:刘邦不仅没有私吞秦国珍宝,之所以守卫函谷关,也是担心其他人来而已。

项羽并没有当天下共主的心思,他的理想是回归战国分封割据的状态,自己当个主宰国际形势的西楚霸王即可。

因此他在之后不愿留在咸阳,此时也接受了项伯的解释,许诺撤销进攻刘邦的计划,“因而善遇之。”

古代没有电话,刘邦不知道项伯回去劝说的效果,他第二天早上不能不亲自来项羽所在的戏水谢罪。

这才有了流传千古的鸿门宴。

三、鸿门宴的时候范增为何极力要杀刘邦

鸿门宴举行的时候,项羽早已没有了杀刘邦之心,此时坚持要杀的,只有范增一人。

不过在上述文献中,所说的理由却是前后矛盾:刘邦取秦宫珍宝是独吞胜利果实,不取的话则是“其志不在小”。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刘邦怎么做都是死罪,实在让人费解。

既然范增并不可能真的望见刘邦有所谓的天子之气,那么只能从人性的角度来揣测他如此的动机。

历史上,范增、刘邦的年龄属于两个不同的人生阶段,范增70多岁,刘邦50多岁。

从人生经历和价值观来看,两人截然不同:

“好出奇计”的范增默默无闻地低调度过了急需人才的战国末年,一直到人生快要结束的时候,才搭上了项羽的火车,从此名垂青史。

刘邦年轻时四处游历,被父亲鄙视为“不置产业”,人到中年才搞了一个亭长,出差咸阳时看到秦始皇的排场,无比感慨道:“大丈夫当如是也”。

最后还因为游侠病发作,包庇囚徒,从此放弃公职落草为寇。

如果不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的命运实在无法想象。

500

在鸿门宴期间,项羽内心已经选择与刘邦和解,还毫无城府地出卖了刘邦军中的左司马曹无伤,项伯也千方百计庇护自己的兄弟和亲家。

项羽军中,极力要杀刘邦的,只有范增而已。

范增忧虑啥?

他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刘邦:昔日好美女珍宝,如今正眼也不看。

但这个理由同样说不通啊,因为刘邦已经跟项羽解释过了,这是为大王您看好门把好关,等您亲自来取啊。

所以,范增是否真的要杀刘邦,其实也很可疑,毕竟刘邦不是一个小人物,而是楚怀王亲自册封的砀郡长、武安侯,哪能说杀就杀?

其实,司马迁精心写成的《鸿门宴》,既有人物对话,又有细节描写,还有心理塑造,整个场面栩栩如生,精彩紧张。

然而,写作时已经时隔上百年,古代没有录像录音记载,完全靠后人回忆,是真人真事?还是文学塑造?

各位自可明鉴。

小奔说:

尽管刘邦逃过了被项羽攻打的命运,但在随后不久的分王时,被分配的很差:汉中王。

汉中夹在关中和四川之间,回旋空间有限,身份极其尴尬。

500

对于刘邦手下的那些军将来说,远离故土的汉中让他们心怀怒火,因此爆发了大规模的离职潮,这个情节,在《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充分的描写: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汉中,直到三国时期,还是氐人的聚居地,如此一个地理不便的地方,一定让刘邦手下那些来自楚地的将领们无比惆怅。

人都思乡,古今皆然。

此后,汉中王成为刘邦始终未能释怀的一件事,甚至列入项羽十大罪状之中。

当汉中王,部下土崩瓦解,与其如此,不如孤注一掷起兵反抗项羽。

不过,那是后来的事。

500

事实上,在鸿门宴的时候,无论是项羽还是范增,真的都没有杀刘邦的动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