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设立游戏规则,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

 亲斤彳正禾呈 2019-06-07

游戏设计者视角,重新理解这个现实的世界

家长聚在一起唠嗑,爱互相打听对方小孩的成绩,要是每逢春节国庆家庭聚会,那这个环节更是必不可少。打听成绩不为别的,娃的成绩好自然是想得意得意,人之常情。成绩不好,那则要问问好的方法,寻求指点一番。

一家人嗑着瓜子,一聊就能聊一下午。

但是不管话题聊得天南海北,最终当爸妈的最终都会表达出相似的诉求,那就是:“我就是不想他半夜玩手机,他为啥所有时间都花在网络上,你说这该咋办?

这个萦绕在心头的问题到底有没有一个干脆的解法?

有,而且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

-

经典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里有一个经典片段,讲的是我们的祖先人猿围着一个水池爬来爬去的生活,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与其他猛兽相比不具备任何的生存优势,两队人猿还互相打架抢夺地盘。

直到一天,一只人猿捡起了一根动物尸骨,敲了敲将其余的骨片敲了个粉碎从此开启了心智。自从学会使用工具,在打架中无往不利。

人类与动物的前进方向也从此进入两个轨道。

影片画面一转,百万年以后动物还是动物,而人类已经在太空站彬彬有礼、畅游星空。

想控制孩子的上网玩游戏,好在我们无需用动物尸骨来鞭策孩子,从工具入手可供挑选的已有很多,比如“家长强制监护”的功能完美腾讯网易等都有,各厂之间只是易用性和游戏的覆盖度上不太相同。

由于市场领先所以腾讯的工具覆盖面也最广,而且功能的易用性也不错,成长守护平台已经细分出了多个小工具,比如“超级家长”是针对父母控制子女的管控工具,微信里直接搜公号就能用。

如果想禁止孩子半夜玩手机,控制每天花在游戏上的时间,绑定个“超级家长”可以完全控制,甚至还可以一键禁玩、查看和阻止孩子每一笔在游戏中的消费、约定可玩游戏的时间,设置也非常简单。

而且,家长不会绑定也没事儿,最近腾讯还出了个“儿童锁”,如果13岁以下孩子不主动来和家长绑定,1分钟都玩不了。

其实,国内各大厂商对防沉迷的都有过投入,但实话实说,从家长角度来看却并不是很满意。

以至于在防沉迷领域,很多厂商也开始尝试越过家长。网易和腾讯在这方面都做了尝试,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默认开启宵禁和每日1小时限制。

想要管控好,家长和企业肯定都要参与。但家长之所以对厂商的防沉迷“不满意”,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还是“不会用”。

之前曾说过在对未成年人游戏行为控制上,有一个国际性非盈利组织叫做家庭在线安全协会(FOSI),它成立于2007年,微软、索尼、暴雪和任天堂都是它的成员。

虽然主要工作是未成年人行为控制,但实际上他们在这十年中,至少有一半的工作并不是在做研究或帮助企业做防沉迷机制,而是向家长、向大众普及怎样防沉迷、推出的防沉迷工具如何使用。以此可见这两者之间的鸿沟有多么巨大。

与其赤手空拳,不如先找好趁手的工具,敲一敲地,也许大有不同。

-

工具有了,就万事大吉了吗?

现实令人沮丧,严刑律法之下皆有人铤而走险,我们同样也无法利用工具“永久让孩子停止玩游戏”。事实上每个家长以前都是孩子,你肯定清楚你多少种办法逃过老师和家长的眼睛。

以孩子的聪明才智,他也许会学会借用别人的手机,购买使用别人的身份证来注册账号逃避管制。

工具只意味着我们掌握了这样行动的手段,但我们也同样需要搭建家庭运作的规则,来平衡游戏和生活。游戏和网络进入人们生活二十年,已经重塑了年轻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令一个人完全脱离群体已不现实。

每个家庭自然都有各自运行的规则, 有的父母和孩子约定了游戏和学习的时间,有的家庭定下了严格的奖励惩罚手段,这个不一一讨论合适就是最好,但在搭建家庭运作的规则时,有两个建议。

  1. 传达规则比制定规则更有价值

  2. 铁打的规则,是衡量努力的标尺

-

01.传达规则比制定规则更有价值。

我养了一只英短猫,在它只有四五斤的时候,除了吃喝以外,它对别的行为是否正确也是一概不知:咬人的时候不知道轻重,常常拉屎在厕所外边。

而我教育它的方式是,当它错误的时候弹它的鼻子,如果他犯错的时候我并不能第一时间惩罚它,那就作罢,也不再事后算账,因为我认为事后它并不能理解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最近看了一部关于如何教育的猫咪的剧集,我才了解猫甚至并不能理解什么是惩罚,它所有的怪异行为均有原因,可能是领地被侵犯、也许是没有替它释放精力、也许是没有空间获得安全感。

我才知道原来我一直在使用错误的方式向它来传达规则。

在游戏设计中向玩家传达规则也不是一件易事。游戏设计的好坏有一句话叫:易于上手,难于精通。只有八个字,却让全行业的人掉头发。

能尽可能完美的传达给玩家游戏规则,玩家才能从中获取经验和乐趣,一切才能进行。下象棋时知道要干掉对方的帅,马走日字象走田字,玩家对规则的感知度越高,才能越主动、越完美的达成目标。

胜负这本身就是给善于利用规则的人奖励,对规则无知者的惩罚。

假设我设计了一个非常精妙的玩法,结果说明书有七百页,大家只好瞎玩胜负看缘,你大可以说这是一个垃圾游戏。

家长常常会给孩子约法三章,有奖有罚,那我们不妨回头审视一下,这个规则是否足够清晰,他真的理解了吗?

-

02:规则是度量玩家劳动成果的标尺

让孩子的行为有边界,除了事先理解规则以外,还需要这个规则是牢不可破的,朝令夕改的规则,会摧毁玩家的一切努力,因为它同时也是一把尺子,度量了所有人的劳动成果。

我们知道一个公平的游戏它不会见风使舵,也不会看菜下饭,游戏胜负的规则清晰透明,胜负如何全凭玩家自己。

然而在教育孩子上,缺乏明确的规则并且情绪化是中国现代家庭的通病,家庭的奖惩全看脸色,完全没有评判的准绳。

这就像足球场上吹黑哨的裁判,哨响的一瞬间,任何信用和规则所做的努力,都化为乌有。

这一点听起来要做到很简单,实际上最大的困难,在于家长如何克服自己想要惩罚对方的感性情绪,使用理性工具来解决问题。

不满的、想发泄的情绪总是让事情变得更糟的导火索。

-

在聊制定规则时,有些家长教育的信条是释放孩子天性、无为而治,认为制定规则都是些条条框框。

其实两者间并没有矛盾,正因为遵循规则,人与人之间才有了最大的自由。

没有规则的环境像是刘慈欣笔中的黑暗森林法则,因为害怕未知的惩罚,猜忌和质疑总会在沟通交流前发生,还没有来得及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委,彼此就先采取抵抗的策略了。

所以开头当家长的诉求如何解决?其实就是在家庭中引入工具和规矩,并明白它俩间的关系:工具是执行的手段,而规则是相处的方法。


公众号|岛上十点 (BBfresh)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