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看这篇文章的你应该已不是考生了,很多年后高考对我们已不是件大事儿,但在当时那个年纪,高考是大部分年轻人生命中的第一道窄门。现在随大学扩招和经济发展,大学文凭的供应已远大于市场的真正需求。成为稀缺型人才的必要条件,是突破狭隘的课本知识,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了不让高考完结的刹那成为你人生智识的最高点,一个终身学习者应该去学些什么呢?开智校友掬元,在听完阳志平老师题为「古典教育和未来教育」的线下演讲后,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作者丨掬元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时空来鸿」已获原作者授权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知识孤岛你学的知识也许会与你当下的生活毫不相关。 你童年少年学过的种种知识,你可能很久以后才发现,除了不得不记住的那会,就再也没有被使用过。 又或许你花了大学 4 年拿到了某个专业的知识通行证,但这个专业的城堡却连门都没让你进。
到底为何而学? 你悲伤而愤怒地控诉知识脱离了生活。落红脱离了树丫尚且化作春泥,它却义无反顾地连一碗冒点热气的牛肉面也没给你。 但人类的全部知识本质上是人类「广义」经验的「总结」,包括抽象、演绎和连接。因此,对于人「类」来说,没有一片知识碎块是一座孤岛,正如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知识是大陆,是星球,是银河灿烂星辰起落。 万事总是从头开始。当你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你必须从一个个孤立的概念学起,尝试理解它并与大脑回路中的既有知识连接。即使你拿到这个学科的全景图,这对你来讲,它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概念。跟你刚认识的那某个人的名字没什么区别,它很难在你心里掀起什么涟漪。 只有你拼出了这个学科 80% 的拼图,你手上的全景图才开始有点烟火的气息。就如上山的行人远远望到山腰小屋的袅袅翠烟,你的步履也踏实许多。 而当你真正从小白开始一门新的知识,你会很容易理解人类为什么会按学科把知识分门别类。人类的大脑天生爱模式,如果不是这样,如果没有用学科思维这一独特的工具把知识整理折叠,几乎没有人能记住人类迄今为止积累的海量知识的中的哪怕一小部分。一元二次方程中的 X 可以是一段距离,是一段时间,是三五个人,或者随便是什么,这是数学学科思维中的符号思维。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以具身方位表征线性时间,这是语言学家的隐喻思维。学科思维是撬动特定学科海量知识的支点,枝繁叶茂的知识树因此而收敛,生发自主干。 但学科割裂,为考而学,使知识在事实上成了一座座孤岛。就如你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们,你再也没有用过。你的精力你的青春你的创造力你的求知欲,正被一个个绞尽脑汁背下却可能永远用不上的知识碎片所吞噬。 知识大陆
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人类学家。知识碎片的泥块由学科思维连接成大陆。那些掌握了学科思维这一秘密武器的人,以学科列队,开拓了一座又一座学科的池城。一元二次方程学过再也没有用过又如何,聪明的学习者记下的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怎么写,是什么,而是领会把复杂降维为符号,再在符号之间寻找万物之间的联系的思维。 正如你无法一出生就会走路,哪些如何学会走路的过程你早已忘记,你却在其中学会了如何协调肌肉,完成更多的动作。聪明的学习者不断地滚动手中的雪球,他的目光紧紧跟随的不是雪球的大小,他训练的是滚雪球的技艺。 他又深深明白大雪球必须从小雪球滚动而成,不管朝那个方向滚动,滚一寸有滚一寸的收获;又来到一个雪乡,他依旧能迅速地如法炮制,找到雪地里的乐趣,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人类在无情的进化历程里吹响战歌,攻城略池,抵达一个又一个的无人之地。战程推进,随着人类社会复杂度的提升,哪些只掌握了单个学科思维的战队,困境也随之而来:人类社会的复杂度,已经越来越不能用一个学科的知识、思维工具来描述。 追寻者的目光聚焦于那些掌握了威力更大的秘密武器的智者,他们是司马贺们。
知识星球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管理学家,政治学家;国际人工智能学会终生荣誉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心理学会杰出贡献奖,美国计算机学会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全国科学奖获得者,这仅是司马贺一生成就的呈现。 海水或许分割了孤岛,当你跳出星球,没有哪块知识是孤岛,它们同在一个星球,它们就是这个星球。没有哪块泥土能被海水真正冲刷远去。 没有哪块知识是一座孤岛。司马贺用数学符号思维运算城市公用事业效率,用计算机思维模拟人类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选择,不同的学科思维既触发了不同视角,也互补连接成了认知新边界的全局。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零点计划提出人珀金斯的「全局学习法」一书对此有更加详细的阐述。阳志平老师则把全局学习法的具体实践展开为元认知学习法,从古典教育师法数学思维,和美学思维,从未来教育师法生发于计算机科学的计算思维和生发于网络科学的复杂思维,共同交汇于以理性思维为基石的认知科学。以 2/8 法则分配学习投入,以 20% 的精力习得该学科 80% 的学科知识要点和学科思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