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腔隙性脑梗塞与癫痫的关系

 鉴益堂 2019-06-07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大脑半球或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且发病率相当高,占脑梗死的20%到30%,常见的发病部位有壳核,尾状核,丘脑以及脑桥,少数位于放射冠以及脑室管膜下区,在这些部位的动脉多是一些称为深穿支的小动脉,他们实际上是脑动脉的末梢支,又称大脑终末支。

由于深穿支动脉供血范围有限,所以单一的阻塞会引起很小范围的脑组织的缺血坏死,形成所谓的腔隙。腔隙性脑梗塞为直径0.2到15毫米的囊性病灶,呈多发性,小梗死灶稍大于血管直径,组织坏死被吸收以后形成的小囊腔。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死的一种,引起发生阻塞的血管较小,如穿支动脉,支配较小的供血区,病灶较小,所以一般危害较小,腔隙性脑梗塞一般不会引起癫痫发作,如果腔隙性脑梗塞范围比较大,面积比较广,如多发性的腔隙性脑梗塞,其梗塞灶瘢痕形成,引起癫痫灶,那么还是可以引起癫痫发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