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历皇帝的内廷宦官冯保,是如何顺利上位掌握大权的?

 昵称413468 2019-06-07

即使在明朝众多的著名宦官之中,冯保也是一个传奇而又特别的人物。他贪财好货,收受贿赂,不择手段,排除异己,是一个标准的权宦、奸宦。但他又富有学识,擅长书法,精通音律,更会制琴。在掌权期间,他并没有向别的宦官一样纵容皇帝,反而是严格要求,在宫中刻印了《四书》、《通鉴直解》、《帝鉴图说》等无数经典书籍。在朝政上,他又积极配合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明朝实现中兴。

关于他上位的故事,也是同样的充满了传奇,其中有两个人可以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个是万历的生母李太后,另一个则是万历初期的首辅张居正。

冯保早年的经历没有人知道,他在史书中第一次出场是嘉靖在位期间。那时他就已经是司礼秉笔太监了,无限接近宦官所能达到的顶峰,仅次于司礼掌印太监。

嘉靖驾崩后,隆庆继位,任命冯保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当时作为宦官之首的掌印太监正好空缺,按常理应该是由排位第二的冯保补上。但是隆庆不太喜欢冯保,所以就一直空缺着。于是内阁首辅高拱就推荐了陈洪,从此冯保开始恨上了高拱。

不久后,陈洪被罢免,冯保想这回该轮到我了吧,结果高拱又推荐了资历远远不够的掌尚膳监孟冲。这下冯保炸毛了,便开始和时任次辅的张居正合作,计划除掉高拱。

这里说明一下,明朝时皇权得到了强化,皇帝拥有很大的决定权。而内阁只是相当于顾问机构,一般在一到七人,只有“票拟”的权利。大致过程就是将内阁商量出来的建议写在一张纸上,上奏皇帝,皇帝批示上自己的观点,即“批红”,如果不同意会发回内阁修改,如果同意就会盖印后发回内阁,再下发六部具体实行。

和宋朝相比,皇帝收回了盖印决定权,也剥夺了内阁的驳回权,使得整个朝廷成为了只为皇帝一个人服务的私人机构。当然,大臣也不是只能被动执行,如果遇到特别不合理的情况,内阁成员会用辞职,其实就相当于罢工来进行抗议。

在明朝早期,皇帝还是比较勤奋的,每个奏章都自己亲自批改,但是慢慢到后面就不行了。到了明宣宗宣德年间,皇帝更是一改宦官不能识字的祖训,将“批红”和“盖章”两大权利下放给了宦官。之后皇帝每天只是亲自批阅最重要的几份奏章,其他的由秉笔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来批改,再有章印太监盖章。其实这也有皇帝培养宦官势力,对抗文官势力的目的存在。

所以一说到明朝,大家很容易会想到曹化淳、刘瑾、魏忠贤等权倾朝野的宦官,但大多数其实只是皇帝和文官对抗的工具而已。不过也有皇帝不理朝政,权柄被宦官篡夺的情况发生,不过这时候其实宦官和内阁的关系反而常常是融洽的。因为内阁需要宦官“批红”、“票拟”的支持,而宦官必须依靠朝臣权利才能得到执行。

冯保和张居正就是其中最典型的组合,另外从嘉靖朝开始,利用次辅除掉首辅就是惯用的手法。嘉靖扶持张璁制衡除掉杨廷和,然后又扶持起了夏言除掉张璁,之后严嵩,徐阶,一代后浪推前浪。到了隆庆,也继承了他爹的基因,用高拱顶掉了徐阶,现在冯保和张居正联合,想要除掉高拱,只是继承传统而已。

1572年,登基才六年的隆庆皇帝突然病重驾崩。冯保先是利用李太后罢免孟冲,当上了梦寐以求的掌印太监,然后修改遗诏,将自己也列入顾名大臣的行列当中,获得协理李太后负责万历皇帝教育的资格。

在万历皇帝的登基仪式上,冯保始终站在小皇帝的御座旁边,这一举动使得满朝震惊,更引起了高拱的不满。他打出“还政于内阁”的口号,并组织六科给事中程文、雒遵、陆树德、十三道御史刘良弼等人弹劾冯保。

但是高拱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性格暴躁,口无遮拦,这曾经让高拱在官场上屡次受挫,可他就是不改。这次,他又亲自给冯保送上了一次整倒自己机会。在隆庆刚刚驾崩,万历还未登基前,高拱有一次曾在内阁非常悲痛地说:“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本意其实是悲痛隆庆早逝,留下只有十岁的万历,年龄尚幼难以自理天下。

然而经过冯保的一次转述,说:“拱斥太子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听到李太后的耳朵里味道就完全变了。这不是想要造反吗?《明史·冯保传》记载,冯保说这句话的时候,万历也在旁边,“太子闻之亦色变”。

于是在李太后的支持,张居正的协助下,冯保以这句话为把柄,使高拱被革职回家闲住,支持高拱的大臣也纷纷被查办,张居正也顺利的当上的首辅。但冯保早已对高拱恨之入骨,并不想就这样放过他,不久又发生了一件奇案,给了冯保报复的机会。

万历元年正月十九日清晨,万历出宫视朝,在乾清宫迎面遇到一名身穿内侍服装的男子。侍卫见其神色慌张就将他擒下,并搜出刀剑各一把,于是万历下旨将他押送东厂审问。

而这东厂正是冯保的地盘,于是他和张居正商量后,先是好吃好喝的招待,再用重金收买这名男子。不久审问结果就出来了,这名男子叫王大臣,是蓟辽前线戚继光部的逃兵,受到高拱的指使,由陈洪内应,准备刺杀皇帝。

冯保拿到口供,马上派缇骑包围了高拱府,希望借此机会族灭高拱全家。一时间,朝野汹汹,到处都传冯保和张居正勾结要害死高拱。同时吏部尚书杨博与左御史葛守礼力保高拱,认为他不可能做出这种事。

张居正迫于舆论的压力,上疏要求由刑部、督察院与东厂共同审理共同审理此案。结果在锦衣都督朱希孝提审的过程中,王大臣突然翻供:“许我富贵,乃掠治我耶!且我何处识高阁老?”这下朱希孝不敢再审下去了。

冯保也担心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命人用生漆酒毒哑了王大臣,然后匆匆移交法司问斩结案,判高拱无罪。

后来高拱临终前,还将这事写在了《病榻遗言》,称是冯保和张居正勾结的阴谋。张居正死后,这本书也成为了万历清算张居正的重要依据。

王大臣一案虽然没有达到目的,并使满朝官员都痛恨冯保,但也使冯保和张居正坐稳了位置。此后,冯保内有李太后的支持,外有张居正这个盟友,可以说是权倾朝野,连万历皇帝都惧怕他三分,称其为“大伴”。

不过冯保上位之后,虽然收受贿赂,甚至为自己建造生祠,但是在大是大非上却从不糊涂。在政事上,他全力支持张居正进行“一条鞭”改革,从未有任何拖后腿的举动,是张居正最信任的合作伙伴,甚至还写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冯公预作寿藏记》,对冯保歌颂不已。

而宫内,冯保非常关心万历的教育问题。在宫里刻印大量教导万历如何成为明君的书籍,又对张居正说:“皇上现在年幼,不要送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以免玩物丧志。”而万历宠幸孙海、客用,常常夜游别宫,迷恋奇巧之物等事,或者哪天没有好好读书,都会被冯保告知李太后。

另外,他还时常约束子弟,让他们不敢胡作非为,使他在京城的民间有不错的形象。李太后、张居正、再加上自身在大是大非上的把握,成为了冯保能够顺利上位,并保持权柄的重要支持。

1578年,万历六年,皇帝大婚,太后归政。1582年,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病逝。由于两大支柱的失去,万历十年十二月,万历开始了对冯保的清算。最后冯保被抄家,本人发配南京孝陵种菜,并于1583年病死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