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的纸质书意味着什么?

 臣丰 2019-06-07

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

我叫包伸明,一个印务,主要工作就是与印刷厂和纸商打交道,然后把书印出来。

这次我带来一个问题:“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的区别是什么?”

之所以想问这个,是因为我们在做书时,经常仰天长啸、扪心自问,我们凭什么把这些东西印成书?换句话说,我们把这些图像和文字印成书以后,会和在屏幕上看有什么不一样?虽然不会把这个问题放在台面上,每天问自己一遍,但这是我们做书时一个非常底层的逻辑。

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有什么区别,或者说纸质阅读可以带来什么?之前蓓蓓说,漫画和绘本是“文字×图像”,这个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辨识,电子阅读也能基本满足。可纸质书包含了很多图像和文字以外的信息,这部分信息也许不需要被辨识,但能打动我们。

就像你在显色最精准的显示器上看梵高和莫奈的画,表现与还原都非常准确,可依旧不如你看到原作时的冲击。纸质绘本其实也包含这种信息,它不仅承载着被拿起、摆放的功能,还需要带来物件的实体感和内容的临场感。

我们需要把书做到让人更好地靠近内容,这是我们做纸质书的动机。

而纸质书非常重要的原材料就是纸张。这是我在一本书里看到的,关于纸非常好的阐述。

这句话在网上查不到,因为人们太不关注纸了。看到这个定义,无须我多说,你就能立刻想象到纸是怎么来的,好像你和那些造纸的树已经发生了关系。

纸张的一种分类方法

纸有多种分法,今天主要针对绘本做一个划分:涂布纸和未涂布纸。

未涂布纸就是刚刚的定义里,第一步被造出来的,也叫原纸。有了原纸后,人们又想到一个方法,就是在原纸上涂一层涂料,这就变成了涂布纸。

为什么要涂一层涂料?

因为未涂布纸有些问题,比如在印刷时,油墨可能会大量渗入纸张,不好人为控制,印刷着色可能不够均匀,能达到的印刷精度也有限。所以,涂布纸的诞生是为了解决在印刷过程中纸张和油墨的接合问题。

那怎么区分涂布纸和未涂布纸呢?有两个很简单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你来回摇晃书,如果它“反光”、有种光泽感,那大概率就是涂布纸,未涂布纸没有化学涂料,所以不会有这种光泽感。

还有就是涂布纸摸起来有油滑的感觉。

这本书是我们出版的《野生动物在长春》,是一部漫画,它第一次印刷时,用的是涂布纸,可以看到色彩还原、画面呈现都没有问题,但二刷时,我们改成未涂布纸,区别非常明显。我觉得二刷的版本更接近理想的样子,因为更好的还原了作品,虽然是印上去的,但很接近在画纸上的感觉。

《野生动物在长春》第二版(左)与第一版(右)对比。(吕欣 绘;史航 文)
《野生动物在长春》第二版(左)与第一版(右)对比。(吕欣 绘;史航 文)

我再提一个印刷小技术,HUV印刷,就是用专用油墨印刷后紫外烘干。这有什么作用呢?避免油墨渗入纸张。这种技术非常适合未涂布纸。不过也有局限性,它的印刷色域没有传统油墨那么广,所以我们需要看料下饭。

纸张的五个物理性能

对于书或绘本,我认为纸张比较重要的物理性能有五个方面:克重、厚度、松厚度、平滑度、遮蔽度。

克重

克重就是一张纸1平方米的重量,这是非常简单的概念。

厚度

克重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纸张厚度的需要,再进一步就是书的厚度。不管是精装书还是平装书,厚度基本都在5毫米以上,这和现有装订技术有关系。关于厚度,最重要是根据书的尺寸,形成比较完整的体量感。

松厚度

刚刚说克重是1平方米纸的重量,而松厚度就是1克纸的体积。比如一种纸150克,松厚度1.5,就是说1克这种纸的体积是1.5立方厘米。

松厚度高的纸比较软,如果做绘本,需要慎选松厚度高的纸。如果一个绘本翻起来太软,就失去了“画在纸上”的感觉。

有个简单的算式,克重(g/㎡)×松厚度(g/cm³)=厚度(μm)。你知道纸有多少克,松厚度是多少,也就知道它有多厚了。知道了厚度,就可以简单推算出最终成书大概有多厚。当然,这只是一个估算,因为书的最终成品厚度也取决于印厂的装订工艺。

建筑师要对一间房子、一条过道、一个凳子有尺度感,我们做书也一样,对每本书要有尺度感,否则做的书,要么大而不当,要么非常小气。

平滑度

平滑度也关系到画面呈现。理论上说,纸的平滑度越高,越有助于画面的细节表现,但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纸本身的细腻度。

有些纸在最初生产时,纸浆就打得不够匀,或者用的水不够好。为什么要提到用水?因为优秀的工厂造纸时,会用可以直饮的纯净水。能想象吗?好的纸需要用可以喝的水造出来。有些纸厂在造纸前期工夫下得不足,后期就会干一些大力出奇迹的事,比如用非常大的压力把纸压得平滑。所以,也许手感上摸起来光滑,但那只是纤维被挤压在一起而已,细腻度不够。

遮蔽度

遮蔽度对绘本来说非常关键,如果纸的遮蔽度不理想,你会直接看到下一页的东西,大家应该都不喜欢被剧透。

很多纸厂不在意这个,所以选纸时,一定要看它是不是透,如果透,就算印刷效果再好,看到的也是层层叠叠。

纸张的四个感官维度

绘本选纸还需要考虑四个维度:颜色、肌理、手感、光感。

颜色

颜色就是纸色。一般情况下我们都用白纸,但什么是“白”?

不同的“白纸”。
不同的“白纸”。

从这张照片中,就可以看到白的千变万化。我有一个比较粗暴的类比,纸色就像照相机的白平衡或者胶片,用不同的胶片拍摄同样的东西,最后冲洗出来的画面质感千差万别。纸张在印刷上也起到同样的作用。

肌理

可能因为要和纸直接打交道,所以我们在选纸时不仅关注它的印刷效果,也会关注它的肌理。通常来说,那些远看平滑、近看有细纹的纸,基本上都没被压平过,在我的理解里,这类纸都不会太差。好的肌理,可以帮助画面完成一本书。

我们有一册绘本叫《奇幻精品店》,这本书用了典雅纸,非常明显地留有造纸过程的痕迹。因为这本书很有年代感和设计感,内容也怪诞奇妙,所以只有这样的纸,才能充分表现书的韵味。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换成一种非常光滑洁白的纸,这种韵味就会丢掉。

《奇幻精品店》(弗雷德里克 · 克莱蒙 著)。
《奇幻精品店》(弗雷德里克 · 克莱蒙 著)。

有肌理并不意味着纸质粗糙,细腻的纸也可以有肌理,而且好纸一定有肌理。

我最早对这个问题有认识,是我们当时要出一套《书中有座美术馆》,这套书里有相当多的世界名画,而且都是从博物馆买来精度非常高的电子文件。我们希望让大家看到书后,产生临场感,犹如原作在目。我们大概从市面上选了八种不同类型的纸,欧洲的、日本的、国产的,比对哪种纸更符合期待,最后用了现在这种。

为什么选它?仔细看可以发现,这种纸虽然光滑细腻,但它有非常细微的纤维感,这给印刷带来的好处是,在印这些画时能形成油墨的堆积感,这就很接近油画本身的感觉。

《书中有座美术馆》(玛丽 · 塞利耶 著)。
《书中有座美术馆》(玛丽 · 塞利耶 著)。

手感

我理解的手感分为触感和翻阅感。就是把手放在纸上触摸它和翻阅它的感觉,这个我想大家都会有共鸣。如果摸起来不舒服、翻起来不对劲,那这本书读起来也难受。

光感

光感就是纸的反光程度,或者说它该怎么反光,以及它的反光能对画面有什么帮助。好的纸可以让整个画面变得更鲜活。

比如《再见企鹅》,我们比较恭敬,遵循了原版书的做法。日方在做《再见企鹅》时,也非常用心,因为是三十多年前的作品,原画和作品都已经遗失,他们就征集到私人读者的藏书,然后一页一页选,做了翻印和调色。日方要求我们要和日版一模一样,所以我们也是费尽心思,用了同样的的纸张,一样的厚度,一样的做法,就是为了还原,基本做到了完全一致。

但在做《我的褥子 我的被子 我的枕头》时,因为日方没有要求,我们就狂野了一下,开始发挥想象力。

日文版用的纸类似《再见企鹅》,光感很强,但我们注意到这是高野文子用水彩一层一层晕染出来的,作为一个高水准的漫画家,她的技法应该很多,但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呢?只是因为颜色吗?我觉得可能因为水彩晕染很温柔。

所以我们就想,什么纸能接近或者说更贴合画面想表现的东西。在这本书出版之前,我发现了现在用的这种纸,来回摇晃也能看到一些光泽感,但和日文版比起来,非常柔和。

其实我们在决策一本书用什么纸的时候,会用类似下面这种画风讨论,喋喋不休,至死方休,并会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一本书的认知。

色彩方向

我再简单说一下印刷,这是完成一本书的最后环节。提到印刷,我想说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设计师和图片编辑,或者说对色彩进行把握的人。

图片编辑非常关键,因为印刷厂只是一个工厂,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标准化和完成度。但对出版方来说,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这个画面应该印暖一点还是冷一点,能不能偏红或者绝对不能偏蓝。我们需要告诉印刷厂我们对画面色彩的理解和认知,而设计师和图片编辑就是整体把握印刷色彩方向的人。

印厂选择

同样的,我们选择的印厂一定要有足够的色彩管理经验。

可能有人觉得,印刷就是买两台印刷机,能晒版、出版,文件一发就能像打印一样印出来。完全不是这样。

印刷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它也是半机械化完成,需要人来操控。具备丰富色彩管理经验的印厂,会做到从原作、到电子稿、到打样,再到最终印刷,尽可能匹配。如果原作是一个样子,屏幕上是一个样子,打样是一个样子,印出来又是另一个样子,那太可怕了。成了一个小概率事件,就跟买彩票一样,根本没办法把内容更好得呈现出来。

我们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诠释原作的面貌,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做纸质书。因为电子阅读在我们看来,至少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功能。也许某一天会有,但那是另外一种可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