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污染了空气,让农民买单,工业是污染的真正源头,焚烧秸秆造成的污染简直是微不足道,之所以被重视,是因为集中燃烧造成的直观污染感受。 近些年养殖业发展很快,大部分秸秆都被加工成饲料了,还有一部分被丢掉,烂在地头,农村很少烧秸秆了,大部分被煤气替代,小部分被电器和燃煤代替。可是在二三十年前,秸秆还是主要燃料,连接杆上掉下来的叶子和地下的根都会被收集起来烧火做饭,野地里的杂草,秋后落下的树叶,山上的小灌木,也都被收集起来作燃料,如果烧秸杆造成环境污染,估计三十年前早就污染的不成样子了,应该比现在严重好几倍才对。 可现实打脸打的啪啪的,秸秆不烧了,杂草不烧了,树叶也不烧了,山上的小灌木也不烧了,家家用上了煤气灶、电饭锅、电水壶、有的还用上了空调,按说环境应该大大的改善,结果怎样,抬头看看吧,我们的大专家们! 美丽环境与袅袅炊烟,毫无违和感 道理很浅显,但专家们似乎并不买账,现在的形势是愈演愈烈,秸秆不烧环境没有改善,专家们又打起农民炕炉子的主意,煤也不让烧了,煤改气又如火如荼的推行开了,这是什么,用农民的话说,这叫大桶撒油没满地捡芝麻,岂不知捡一天的芝麻,都榨不出大桶一秒钟撒的油,孰轻孰重,不是严重智障都能明白。 道理浅显,为什么还这么坚定的推行呢? 第一;利益驱使,知道工业污染才是源头,但是工业不能停,治理难度又大,环境问题又迫在眉睫,怎么办?怎么办?拿好说话的老百姓开刀,我们不是不治理,你看这治理力度有多大?做样子。表态度还可以,成效吗,呵呵 第二;集中燃烧确实带来很大问题,以前都是收到家里,做饭烧炕,一点一点的来,大自然本身存在很大的环境自我修复能力,这点炊烟根本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并不会导致环境污染,但是直接集中燃烧就不同了,虽然大自然对这些污染也可以修复,但是这个就需要时间了,当烟雾的产生超过大自然扩散的速度,那么问题就出现了,烟幕弥漫,看上去真的让人心惊,但是这个也只是暂时的,不会对长期环境造成真正的伤害。本不应大惊小怪,治理可以但要讲究方式。比如给养殖户补贴,收购农民手中的秸秆,或者投资剪辑中的大型沼气站,利用秸秆制沼气,给补贴制造秸秆颗粒燃料、制有机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