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九毒日,更是排毒日,男女老少都要小心这4毒!

 培训班背包 2019-06-07

不知不觉间,端午马上到了,说到端午,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节日,赛龙舟,还有香甜可口的粽子。

除了吃粽子过节,端午还有“五毒月”及“九毒日”的传统习俗禁忌,非常有必要了解,因为这关乎我们接下来的健康生活!

2019 年“九毒日”及“天地交泰日”时间表

初毒日

五月初五(阳历 6 月 7 日)

五月初六(阳历 6 月 8 日)

五月初七(阳历 6 月 9 日)

中毒日

五月十五(阳历 6 月 17 日)

五月十六(阳历 6 月 18 日)

五月十七(阳历 6 月 19 日)

末毒日

五月廿五(阳历 6 月 27 日)

五月廿六(阳历 6 月 28 日)

五月廿七(阳历 6 月 29 日)

天地交泰日

五月十四(阳历 6 月 16 日)

一、端午,九毒日开端!

什么是九毒日?

五毒月,是一年中最毒的月份,九毒日,则是五月中最毒的九个日子,可想而知,九毒日有多么了。

五月初五端午,乃九毒之首,古人在这一天,有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比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然后才有了抛洒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的寓意。

故端午这几天,吃粽子事小,防邪排毒事大。《奉天通志》上说:“二午相属为火旺之相,过旺则为毒。”

尤其有四种毒,男女老少都要警惕。

二、端午第1毒,痰毒!

“痰随气行,无处不到”。

平常说的痰,一般是指呼吸系统的分泌物,可吐出,但这是西医的痰,也是狭义的痰,属于外痰。

中医的痰,主要指内痰,是机体失去正常运作,人体体液逐步停蓄凝结成为一种黏稠状的、有害的液体。

内痰多了就是痰毒,一般无法咯出,留伏在体内产生病变,并且无处不在,因而会产生各种病证。

中医认为,痰毒可表现为身体沉重、痰多、身体发胖、大小便不正常,易患三高、脂肪肝等。

“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不好,脾不好,都容易让水湿之气成痰,使得身体罢工,是九毒日的一大威胁。

三、端午第2毒,湿热毒!

最近你的脸上有没有长痘、皮肤油腻、大便容易粘在马桶上,小便黄且有异味?这些可能是湿热的标志。

湿热的人多半脾胃、肝胆不好。湿是重浊粘滞,容易阻滞气机,与热邪相合,则湿热交困。热因湿阻而难解,湿受热蒸而使阳气更伤。

简单来说就是你的脾胃、肝胆出问题了,体内湿气重,没有及时祛湿,使湿化热。或者夏季天热湿重,饮食过于辛辣油腻,使脾胃受损,自身体内肝火旺盛!

主要表现为容易长痘、脓疮,大便粘马桶、皮肤油腻,小便黄异味大、有明显口气等,应该警惕!

四、端午第3毒,寒湿毒!

舌苔发白;

胃容易受凉腹泻;

人懒不想动;

时常手脚凉;

肩痛、腰背痛;

反复口腔溃疡......等等,这些可能都是寒湿的表现。

有人疑惑,夏天还会寒吗?

当然有,夏天的寒无处不在,空调冷饮,冰镇的食物水果,这些都是稳定的寒气来源,有些寒气甚至可以藏匿数年之久,与湿气结合在一起就成了寒湿。

寒湿又分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外感寒湿引起气血运行受阻,表现为关节、筋骨疼痛;内生寒湿容易导致脾肾阳虚,表现为怕冷、四肢冷,腹痛泄泻,或浮肿。

这种情况下,不要吃太过生冷的食物,注意保暖,别为了风度失了温度,更不能整日整夜吹空调,养成合理饮食作息,是防范寒湿最直接的手段。

五、端午第4毒——淤毒!

“百病生于瘀”,淤毒有什么危害?

脸上淤毒,则面色晦暗,爱长黄褐斑,身体容易淤青。

情志淤毒,则情绪容易烦躁抑郁,健忘。

体内淤毒,则易长结节、硬化、肿瘤、肿块等。

头部淤毒,则可能发生脑梗、老年痴呆、中风、脑萎缩。

心血管淤毒,则会有心肌缺血、冠心病、心梗猝死的隐患。

子宫盆腔淤毒,则会产生许多的妇科疾病。

“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端午节严防淤毒,让气血通畅,是非常必要的!

端午粽叶飘香,艾叶亦飘香!

有艾,福满人间!

最后祝各位福满安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