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青竹刻扇骨----分为金陵派和嘉定派。

 闲情偶的 2019-06-07


竹刻扇骨,也称扇骨竹刻。是一种汉族传统雕刻艺术品,大约起源于明朝时期的江南地区,分为金陵派和嘉定派。是在折扇的竹质扇骨上,用各种雕刻手法进行的工艺制作,扇骨的雕刻主要集中在玉竹上,在扇骨的装饰中,用尽了不同门类的雕刻工艺。使折扇不仅具有实用功能,也蕴涵了极富魅力的人文鉴赏的艺术价值。

竹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始于明代正德年间的中原南方一带。因那里盛产竹子,所以竹刻工艺非常发达,出现了上海嘉定与江苏金陵两大派别。经过不断发展,技师们创造了阳刻、阴刻、留青、砂地、透雕、镂空、贴簧等多种技法。这些工艺在竹刻扇骨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所刻内容有书法、山水、花鸟、人物等,神形兼备,呼之欲出。到了清末民初,北京出现了精于书画的刻扇名家,如金东溪等人。他们在竹制扇骨上以刀代笔,作品细腻传神,与南方各派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以来的竹刻扇骨之中不乏上乘之作,可以说是一种精美的汉族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扇骨拍卖创出高价

“扇小乾坤大”扇文化交流展在本市小木桥路天乙文化艺术品广场举行,展品汇聚明清、民国及当代名家刻骨、大师扇面等,还展出程十发、周慧珺、高式熊等扇面。苏州知名扇庄及制扇名家来参展,若把扇骨扇面的制作相加,计入各个细节,将近有三百个工序。

扇子作为艺术收藏品由来已久,据传藏扇的风气始于魏晋。扇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工艺之精湛,造型之隽美,品种之繁多,堪称中华一绝。扇子发展至宋朝,有了初步的折扇形式。经有明代文人雅士的重视与雅玩,折扇艺术也发展到了历史的巅峰。近年来,在众多玩家及收藏家的追捧下,被视为风雅之物的名人书画扇更成为热门收藏对象。小小一把名人书画扇,在拍卖会上常可拍出数千数万,甚至数十万元乃至上百万的高价。不仅扇画拍出高价,一把明·腊地紫花湘妃竹扇骨在2011年拍出了100.8万的高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